返回

青仙问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院试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r/>
    不管考生怎么呜呼哀哉。

    周提学直接颁布考题。

    “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开篇的一段话,徐青诵读不知多少次《大学》,当然熟的不能再熟。

    而且“新民”的原文是“亲民”,却被当今首辅改为“新民”。

    这是首辅亲自改过的教材文字,其他考生自然也揣摩过。

    于是,大家都有破题的思路。

    严山等有见识的士族子弟,更是将古往今来关于变法的内容往里面套。总之是鼓吹变法。

    徐青见了此题之后,开启绝对专注状态,很快有了新的思路。

    其实作为现代人,关于变法的政策,他脑海里着实不少。

    可是徐青不打算从变法的政策着手。

    这个赛道,就留给严山他们去卷吧。

    “今次不言变法,只言新民。”

    徐青心中有了破题的思路,很快落笔。

    治国之要,在于培育新民。而新民之成,又在于追求至善之境。

    新民欲成非一日之功,如君子自强不息。而新民当有载物之德……

    徐青糅合易经的求新求变之理,文思泉涌,前世读过的名言典句也自然融入文章中,更添文采。

    他文章的核心观点就是要治国,要新民,就得用少年人。

    因为老年人思维已经固定了,而少年人是璞玉,可以任意雕琢。

    而培育少年人,便得大兴教育。

    治国之本,教育为先。

    文章的格局,自然超出新法、旧法的门户之争。

    偏偏治学是大虞朝的绝对政治正确。

    而且徐青论述了,人亡政息。

    人可亡也,思想不可亡也。

    他句句不言新法旧法,句句击中变法派和守旧派的软肋,两派皆无明确的思想纲领。

    旁人只知道变法,不知道变法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守旧派自然也没有攻击目标,只能攻击人,攻击事。

    其实徐青不提出这些观点,随着斗争升级,迟早会有书院悟出这个道理,进行更深度的利益捆绑,筛选出党派的中坚力量,逐渐占据朝廷的话语权。

    这是大势。

    很多事情,都是随着事物环境的改变,自然会诞生相应的理论。

    实是时势使然。

    徐青如果放在一百年前,写出这种文章,其实没有生存土壤。

    现在是时势到了,自然有人愿意认可其中观点。

    观点不在乎对错,在乎对自己一方是不是有利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