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四章 不为门户私计而行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英雄奋起重整了兵连祸结,满目疮痍的旧日山河。

    赵岐想到了朝堂上的三公九卿与诸多大臣,恐怕那些人也没想到吧,能去长安觐见新天子的人,会是他赵岐。

    想到这儿已然褶皱的脸,顿时扬起了一抹笑意,没想到最后是他赢了。

    远处响起了马蹄声,看似匈奴装扮的贵族,在汉军骑兵的陪同下,皆是谦卑有礼,去到村落买水,买各种物品,也给予钱财或者皮毛交换。

    临走之时,还打恭作揖恭而有礼。

    赵岐隐约望见,不禁抚须笑道:“犹见汉风烈烈,一扫多年颓废,使得胡儿不敢作乱,汉王真英雄也。”

    “走罢,此地离长安还有七百里之遥,就算代替故友,也要再去看一回啊!”

    赵岐转身笑着吩咐随从道。

    ……

    从雒阳到长安之间,称得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不仅是关羽、张飞、赵岐等人正在赶路,还有其余的官吏亦是如此。

    “公达,长安此刻正需要有人主持大局,汝为何迟迟不动身?”

    刚出雒阳还未来得及渡过大河的荀攸,遇见了从后面赶过来的荀彧。

    荀彧见到对方立即忍不住责问道。

    听见此话的荀攸先拱手行礼,对叔父解释说道:“攸已得大王允许,可以晚数日启程,之所以久不动身,是在此处等叔父赶来。”

    荀攸本来打算处理完雒阳的事宜,便立马赶去长安,但听说叔父荀彧还在他身后,于是干脆等一两日。

    待见了叔父后,再一起赶去长安。

    因为有些话,还是要由他亲自来说,好过让大王来提醒。

    而且到长安后,人多口杂有些事就更不好说了,所以荀攸想着在这等荀彧到来,把宗族的事彻底交个底,将话给讲清楚。

    “叔父以为日后天下应如何,须倚重贤大夫治天下乎?”

    荀攸轻笑问道。

    两人沿着大河边走边聊,落日的余晖照在大河两岸,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荀彧轻微愣住,他听明白了荀攸话里隐晦般想问出的话。

    笑了笑道:“公达放心,彧当然明白其中道理,此生能辅佐大王兴复汉室,已是我最大的心愿。”

    “亦耗费了我所有精力,其余事彧都不想再管。”

    “事无大小悉以之,一国相劳累于此,何况肩负治天下之职,我无心再管他事,宗族怕将失望了。”

    对于荀氏宗族的诉求,荀彧早想清楚了,他可以提拔贤才,前提必须要有才干,过了他这一关才会向汉王举荐。

    想靠人情浑水摸鱼,就别怪他不念情面。

    天下之事若真如大王所说,成了为门户私计,那他这些年勤勤恳恳,辅佐汉王治理州郡的功夫,便白费了。

    每当大王出征后,各种钱粮调拨不说,甚至还靠着一匹老马走遍了青州,来推行铁器农具,施政抚恤百姓,有多少是他荀文若辛辛苦苦呕心沥血,才换来的新天地。

    正如大王所言,此非靠他一人心血构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