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六章 王允兴汉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朝廷率军攻破眉坞,获得坞堡黄金两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绸缎珍宝堆积如山,粮草不计其数。

    王允诛杀董卓后,总揽朝政。

    功不可没的吕布被擢为奋威将军,持节开府仪同三司,封温侯。

    正当天下人弹冠相庆,拍掌称快董贼终被诛杀时,有消息不胫而走。

    王允竟要杀名士蔡邕,因由蔡邕在他府邸做客,为董卓之亡叹气。

    却遭下狱廷尉,欲将其处死。

    许多人求情无果。

    蔡邕无奈只得承认罪状,希望王允宽大处理。

    想保留住性命,完成他用一生精力还未撰写完的《汉史》。

    马融的族孙,马日磾替蔡邕求情说道:“此人对古籍最为了解,且正撰写史录,如完成此巨作,也可为后世多留一册史书。”

    “只因叹气就遭诛杀,天下人会如何看待王公,还请王公三思啊!”

    王允一听更加生气,怒道:“当初就是因为孝武皇帝,不曾诛杀司马迁,以至于谤言之书流传于世间。”

    “如今朝廷衰落,先前被奸贼横行,凌辱公主及先帝后宫,天子尚且年幼,不明白道理。”

    “你也不懂吗?我不杀他,难道任由他将诽谤之言记录在史吗?”

    王允心里也焦急。

    董卓被杀,天下喜庆。

    眼下不少士人赶来长安,不赶快杀了蔡邕,以他的名气,后面还怎么杀得了?

    他太了解蔡邕,此人性格颇为正直。

    在董卓麾下,自己做了很多卑污龌龊之事。

    蔡邕恐怕也是知道的。

    万一被记在史册,我太原王允岂非遗臭万年?

    王允好名,把污名记在史籍,比杀了他还难受。

    这些人也不替他想想。

    为何满朝公卿大臣,唯独他与吕布能得到董卓的欣赏。

    吕布杀了待他极好的丁原,又掘了帝陵,得到董卓信任。

    而他王允暗地做了什么,才让董卓会如此相信。

    你们不知道,但蔡邕可能知道。

    假如让他记下来,那就后世人都知道。

    当年司马迁就不知道什么叫为尊者讳。

    竟敢把项籍和吕后,并列在本纪帝王传记中,运用春秋笔法连孝文皇帝也敢暗讽。

    要是蔡邕也如此,那还得了。

    王允很果断,无论谁来求情,他非杀不可。

    《史记》成书后,在两汉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也无人敢作注释。

    虽说如此,却一直被藏在长安或雒阳的宫阙书府内。

    只有亲近及位高权重的大臣,才有机会借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