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阅世走人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5章 学堂重案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们正紧张而忙碌地工作着。

    李易阳向吴敬诚走来,语气沉重地报告道:“还有一名凶手佟伟逃脱了,目前不知所踪。”

    接着,李易阳压低声音,附耳对吴敬诚说道:“这个佟伟可大有来头,他是佟司令的侄子,平日里在学堂横行霸道,无人敢惹。”

    发案这一天是1911年3月17日,吴敬诚听后惊愕不已,心中暗自思忖该如何应对这复杂的局面……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乃学生漫漫人生路之明灯、引路人,理当备受敬重。学生岂可加害于恩师与同窗?岂有此理!此番竟有三名学子于膳堂内公然施暴于师长及同窗,更甚手持利刃,酿成惨祸,致人伤亡!

    此事一经传出,整个滨江古城哗然一片,众人皆惊愕不已。要知道,城中百姓一直对本地学堂引以为傲,因其能给予孩子们最优质之教育资源。原以为这些十余岁之少年郎理应懂得克制自身情绪,但任谁都未曾料到,这区区三人竟然会痛下杀手,残害同门,手段之狠辣令人发指!

    吴敬诚和李易阳他们回到中队,开会分析案情。每一起恶性事件,都要去探究背后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有效减少犯罪率的发生!

    这件事给学堂一个警示,做好学生的监督管理,有问题及时解决,不要推脱,否则等到最后矛盾激化的时候再解决,恐怕就晚了。

    李易阳认为:“其实这起案件背后的原因不复杂,就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但最后的结局却是非常的悲惨,其主要原因就是有的孩子仗着家里的权力或者是生活环境优势,为所欲为,欺负老实人。”

    吴敬诚摇摇头说道:“一个人作案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动机和因素,咱们对于任何一起案件,都应该依据详实的调查证据来判断,而非仅凭主观臆断或刻板印象。”

    吴敬诚认为,有些人或许会被贴上“天生坏人”或“本质恶劣”的标签,但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准确。在吴敬诚看来,学生犯罪与社会环境并无直接关联,其根源更多地在于家庭教育。孩子们的品德和行为举止,往往受到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出正直、善良的孩子;反之,如果家庭教育缺失或者不当,孩子则容易走上歪路。

    吴敬诚还指出,孩子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生来就是坏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性,但后天的成长环境同样至关重要。导致一个人变坏的原因可能来自各个方面,如家庭、学校、社交圈子等。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某一方面,而是需要全方位思考和分析。只有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背景和经历,才能真正找到问题所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和预防。这样,我们才能够营造一个更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让孩子们茁壮成长,远离犯罪的阴影。

    金不换也说,我同意吴队的看法,常言道“从小看大,三岁知老”,的确是家庭教育影响、决定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孩子成长靠自我认知,不思进取怎么行?还有就是孩子父母和学堂老师都很重要。

    公冶祥宇也说出自己的疑问:“学堂的教育存在问题吗?还是不重视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加上家长的溺爱,导致有些孩子受不了一点的委屈。当然了,学堂是否存在腐败问题,老师是否仗着手中的权力欺压学生,不管怎样违反大清的王法,必须对杀人犯严惩不贷。”

    大家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看法罢了,解决不了大问题,破案才是第一要务。

    ……

    次日清晨,天空飘着丝丝细雨,给整个城市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气。吃过早饭之后,吴敬诚与李易阳一同前往滨江济民医院探望受伤的卜青泉老师。

    当他们走进病房时,发现学堂的校长薛天立正坐在床边,神情凝重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