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呢?”
“赞美苦难?”一边滑动评论区的王海波,一边摇头否认道:“我不这么觉得。”
评论区有人感动,有人落泪,有人嘲讽,有人谩骂,还有人贴出路遥和王朔的话,比如王朔这一句话:「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做励志故事愚弄底层人」。
那这个视频是这样吗?
他觉得不是。
但卢兴文就好奇了,“为什么?”
王海波想了想,说道:“那些觉得作者在赞美苦难的,无非是觉得二叔逆来顺受,过得那么惨还这么乐观,然后作者就不内耗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就我个人观点,我觉得大体上是作者表达‘与自己和解’的意思。”
“和解?”听到这个,卢兴文愣了愣,还挺新奇的言论。
“对,就是和解。”
接着,王海波对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理解的所谓内耗,是一遍一遍地去思考,这种思绪如此严重,以至于一个人会部分或全部地失去行动能力。”
“这种假想的今天和真实的今天的差距越大,你就会越不可自抑地去想这个事情。”
“这事情可以是当年就差了几分就能考上更好的学校、可以是因为生病所以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可以是一个决定做错,家庭状况一落千丈……”
“这种痛苦严重起来可以毁掉一个人的生活,远远超过原来那件事本身造成的损失。比如在二叔这里就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都丧失了所有的行动能力。这样的内耗可以让一个人犯下更多的错误,然后陷入更多的内耗,于是进入恶性循环。”
“这种事情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想:是不是我找个楼,从上面跳下来,就再也不会有这样的痛苦了?
作者用幽默乃至怪诞的笔触,描写了二叔最痛苦的那段日子。那隐藏在寥寥数语背后的、无数的,无数的,只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卢兴文听得也有些头皮发麻,只觉得好有道理,换成是他估计做不到二叔这样乐观。
“医疗事故和残疾证等问题是非常次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说到这,王海波踌躇了下,叹道:“核心问题是。”
“这个问题,无论是那个阶层、无论是哪个时代,都会有人会遭遇,是一样的。不会因为谁比谁生活好,就不痛苦了。”
“二叔让作者感悟到的其实就是和自己和解。”
“就是过去的都过去了,不要回头看了,往前看吧。”
“要说明的一点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不追究、不反抗,不一定意味着逆来顺受。而是活在当下,不再一遍遍地在深夜追问自己那些问题了。”
“与自己和解但并不逆来顺受,这个状态,可能没有经历过严重内耗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就像作者所说的‘打好一手烂牌’,我手上已经是这样一副牌了,无论我是不是去追究当年是谁让我变成了一手烂牌,我现在手里的牌就是这样了,我天天沉浸干“如果当初”的思绪里,而不去琢磨怎么打好这手牌,那我在人生牌局上只能越打越烂。”
“从经济学上讲,也可以理解为:决策不应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