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詹娘舍哨所的故事(下) (1/2)
短短十来秒的时间,被衣裤包裹的身体竟然感到一股暖意?!!
舒服地让他差点呻吟地叫出来。
最后还是班长的声音唤醒他。
“把靴子和手套也换上。”
“哦哦。”王鹤这下不迟疑了,连忙把床上的手套、靴子换上。
果然,还是一样的感觉!
这个手套和靴子重量和外表远远比换下来的轻盈许多,本以为保暖效果应该不咋地。
可没想到事实恰恰相反。
身旁的黄伟轩也同样感到震惊,反应过来后兴奋地喊了一声。
“班长,那以后是不是就不会长冻疮了!”
马关敬鼻子一酸, 拍了拍黄伟轩的肩膀,吹嘘道“那肯定!这个智能作战衣不光能自动控温,还具备防水、防风、坚韧、阻燃等功能,咱们哨所可是全军第一批换装上去的!”
詹娘舍哨所极其恶略的自然环境是大多数普通人难以想象到的,哨所位于于北印度洋暖湿气流与喜马拉雅山寒流交汇处,是世界闻名的雷区。
这里山石含铁量高,每年将近九个月的时间哨所都要经受雷电的袭击, 雷电击在山崖上像滚火球, 发电机、电视机也这牛批到自己都不会说话了。
倒是王鹤注意到一点,吐槽道“班长,怎么是咱们哨兵第一批换装啊?以往这种好处哪里轮到我们先……”
这话倒也没说话,哨兵苦啊,边防哨兵更苦,但是待遇也就那样。
全军里,空军待遇有多香就不多说,更被提海军,然后陆军里又有细分。
这种好事,竟然哨兵第一批?
惊呆了。
其实马关敬和李玉成在领物资的时候比王鹤、黄伟轩更震惊,一度以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直到解释后,才明白原因,然后陷入沉默中。
“其实我们哨兵这批智能作战衣不是采购的,新闻你们也看了,光华前几日才召开的发布会,能生产多少?”
“是光华大学的陈校长定向对我国所有的边海防哨兵捐赠的物资。”
马关敬有些自豪,腰板更是挺直了几分, 他补充了道,“恩,只有咱们哨兵有!”
这8个字背后的艰辛,是不足与外人道也的。
如今见有人还没忘记他们哨兵的存在,让马关敬欣慰又敬佩。
只好心里暗自发誓,只要在哨所的一 63岁的达吉、68岁的次仁曲珍、63岁的普赤,三位来自yd县亚东乡仁青岗村的阿妈,也是詹娘舍哨所所任战士的阿妈。
詹娘舍的故事并没有多少,不过有一个是非常重要的,那便是三位阿妈和哨所的故事。
1982年开始,仁青岗村的达吉在得知边防哨所条件非常艰苦,吃上新鲜蔬菜是战士们的奢望后,便于次仁曲珍和普赤决定去给哨所的战士们送蔬菜。
早上四五点摸黑出发,照着小手电,翻山越岭走个小时,回到家常常是深夜。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