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詹娘舍哨所的故事(上) (1/2)
藏省,yd县。
在中印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峭壁之上,这里坐落着一个哨所:詹娘舍哨所。
詹娘舍之名从藏语音译而来,即“雪山孤岛”的意思。而詹娘舍哨所,建于1967年,因四季与风雪为伴,终年云雾缭绕,又被称为“云中哨所”。
正在站岗的上等兵王鹤,眼神往远方眺望而去,这个季节还没大雪封山,可见度还行,但依旧没能找到他想找的目标。
他忍不住与身旁的战友黄伟轩低声说道:“老黄,昨天咱们刚才补给完物资,怎么班长和哨长今天又下山去了?”
在许多人看来,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人民安全是解放军战士天生的使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我们安定生活的背后,是许许多多解放军战士付出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
中国的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三大,想要保证如此广袤的国土不被侵犯,就要在许多边关设置哨所,由解放军战士去驻扎保卫。然而,在中国边关有许多地方环境是极其的恶劣,比如詹娘舍哨所。
在2010年之前,詹娘舍哨所是全军唯 王鹤撇撇嘴,没有再说话,眼神继续转动着。
这种高原哨所,连鹰都飞不到,更别提有偷渡的,哨所成立的原因是地处中印边界的重点战略地位,防的是对方的阿三们。
阿三的德性有多恶心就不用多说了,最爱搞小动作,以前詹娘舍这里没有长期驻人,阿三就偷偷摸上来了,而且占领了附近的最高点。
站岗执勤的时候偶尔说两句话其实也没多大问题。
过了二三十分钟。
两个穿着迷彩服的身影出现在哨所一面的峭壁下,正在往哨所这里走来。
詹娘舍哨所四周全是85°坡度的悬崖峭壁,以前这最后一段路程完全靠攀登,好在08年的时候,上级给詹娘舍安装了钢管护栏,并特意将上哨台阶打造成666个,饱含了希望戍边卫士们出行“顺顺顺”的美好寓意。
王鹤眼神中一喜,他知道这是哨长和班长回来了。
虽说詹娘舍哨所现在的条件比之前好太多,可毕竟地理环境恶劣,一个不慎那是会出人命的。
“呼——”
随着几道重重地喘气声,哨长李玉成、班长马关敬出现在王鹤和黄伟轩面前。显著的变化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以前这里吃饭、补给、水源困难,更别提供电,以前的哨所就是在半空中用钢筋水泥撑起的高脚屋,一层小铁屋,共两个房间。
一间10平方米的宿舍,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储藏室兼厨房,铁屋周围是一圈起保护作用的铁栅栏。
现在条件好太多了!
自打前几年受外界关注后,詹娘舍哨所不光解决了交通问题,2018年的时候还通上了电,并且哨所也几乎是重建了。
现在的哨所是集住宿、生活、娱乐、值勤于一体、面积达100余平方米的综合性宾馆式哨所,共三层楼,内部哨所、食堂、图书室、网吧(其实就是电脑室)、卫生间等统统都有,并且房顶四周安装避雷设施、环保的风能发电机和太阳能蓄电池。
最体现人文关怀的是,为了给战士们解闷,上级还特批给詹娘舍哨所配备了一只小猫和一条小狗,让他们在无聊时还能撸猫撸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