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学当校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六十章 军方大佬的发声 (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间会议室里。

    入座的人并不多,但是个个都穿着军装,尤其是肩上的那些不可描述的格外引人注目。

    而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块播放中的视频上。

    画面里是一个穿着纯蓝色外套、长裤的精壮男子,正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做着实验。

    不时有人发出惊叹声,也有人唏嘘道:

    “现在科技真是了不起啊,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sp;&sp;要是有这衣服,都不用冻死那么多人了。”

    这句话引起在座不少人的共情,毕竟都是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

    战争,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都非常依赖于后勤,尤其是现代更加甚之。

    《百战奇略》粮战篇有一段原文是这么说的:

    “凡与敌垒相对峙,&sp;&sp;两兵胜负未决,&sp;&sp;有粮则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sp;&sp;恐为敌人所抄。若敌人饷道,可分遣锐兵以绝之。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胜。”

    用《孙子兵法·军争篇》里的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军无粮食则亡”。

    战争的主体是人,而打仗就是打后勤。

    英阿马岛战争打了45天方大佬,周舟深吸了口气,站起来敬了个军礼,然后镇定自若地回答道:“首长,这个衣服的控温区间是零下10c到50c,能维持两年左右,衣服坚固性据测试比我们的作战服还要强20,成本的话……光华那里还没报上来。”

    “零下10c到50c,”之前提出问题的大佬念叨了下,虽然大体是满意的,但他还是对周舟问询道,“50c还行,但是零下10c不够,能不能提升到零下3……恩,提升到零下20c摄氏度就行。”

    “这个……”

    周舟迟疑了下,说道:“首长,&sp;&sp;我也不能打包票,&sp;&sp;我只能说尽量跟光华那里沟通下。”

    虽然也有一些地方高达五六十度高温,或者零下三十度的低温,但是零下20c到50c的控温区间,几乎可以满足全球99的作战环境需求了。

    几乎不用讨论,在场所有人一直表决通过对光华大学新研制出的智能控温衣服进行部队换装采购计划。

    只是,考虑到采购价格问题,总不可能全军换装。

    “海军这里没问题,我们全君换装。”

    “空军也没问题。”

    “火箭军也没问题沉默了。

    要说最需要这个智能控温衣服的,那绝对是边防和消防两个岗位了。

    一个是极寒环境,一个是极热环境。

    比如前者,人民网曾经直播过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印边境的詹娘舍哨所官兵站岗的画面。

    “詹娘舍”在藏语中意为“鹰都飞不过去的地方”,这座海拔4655米的“云中哨所”,终年与风雪为伴,一年中封山期长达6个月,雪暴天气每年有200多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