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到这句话,楚伯来的心里又震荡了一下。
百姓们都说陛下是天下至尊,天下事天下人都得听陛下的。
那陛下,当然是天下间最自由的人。
可陛下不是。
陛下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有数不清的事要做,桌案上是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奏折。
陛下不是神,天下官员就是陛下看天下的眼睛和耳朵。
判断天下事,陛下靠的就是这些奏折,靠的就是天下官员。
哪怕陛下有廷尉府,可陛下也不可能真真切切的看清楚天下所有做官的人。
自从立国之后,陛下哪怕是想到长安城里随便走走看看其实都没那么容易。
出去走上一个时辰,就要丢下无数事不能及时处理。
各州府衙门上报的奏折,数据,陛下不只是要看还要分析。
从这些事之中要明辨出谁在说谎,谁在隐瞒,谁又在敷衍了事。
有百姓会说,那为什么陛下不走出长安多到天下去看看?
自古以来的皇帝都知道,下边的人一定会说谎话,只要去了,就可能看出他们说了多大的谎话。
可帝王出行真的是那么容易?
皇帝离开长安去了漠北,如果没有已可担当大任的太子殿下坐镇长安他都不可能亲自去得了。
天下官员能欺骗陛下,那长安城内的官员呢?
皇帝离开了长安,长安的事怎么办?
天下事汇聚于长安,陛下离京,长安的事就要不停的沿途奏报,难道长安的人就不会有所隐瞒?
古今中外,有多少大事是趁着皇帝不在都城的时候所做。
再说帝王出巡,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何其之巨。
更有人说,陛下若能微服私访怎会花费那么多,还不是怕死所以不敢。
确实有怕死的缘故,也不是你深受百姓爱戴出行就一定平安。
跟着皇帝出了未央宫,他们几个人走在大街上,楚伯来看的出,皇帝看长安百姓的时候眼神里是真的欣慰。
“当初朕决意定都长安的时候,你们不少人都反对,觉得战乱之后的北方过于贫瘠寒苦,难以为继。”
“朕独断,就一定要定都长安......当时你们都说也能理解,因为中原之大敌在北在西北而不在南。”
“定都北方,北方定而南方稳,南方稳而天下富,所以最终你们还是听了朕的。”
“但朕不只是这么想,朕就是想让天下人都看看,大宁有决心,让天下寒苦凋敝的北方也能富裕起来。”
“长安是一面镜子......所有来过长安的人都会在这面镜子上看到整个大宁。”
“现在你们看到的长安,就是大宁北方的缩影,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繁华富庶,就是百姓安康。”
“可长安城里就没有积弊了吗?有,且不少,长安城里的那些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