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正出神,听村长媳妇在喊“徐知青,徐知青,到了,你不是要去寄信吗?快去吧,天不早了,晚了赶不上回去的牛车”
徐宁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答应,“好的婶子,我这就去,”
徐宁没去寄信,原主的笔记,她还不怎么熟悉,先练练再写。
先去供销社,里面人不少,原主下乡时带来的票有几张快到期了,徐宁打算用了,买了两斤红糖,一斤鸡蛋糕,一斤盐,把两斤糖票,一斤鸡蛋糕票拿给售货员,
“红糖四毛八一斤,两斤九毛六,鸡蛋糕七毛五一斤,盐一毛五一斤,一共一块八毛六”徐宁把钱拿给售货员,把东西放进背篓,又到处看了一下,走到卖肉的地方,肉摊边上挤满了人,徐宁转身就出去了,
空间里面的东西她不打算卖,这几年也不想和女主一样去黑市做生意,她没有女主光环,也不想去冒这个险,到粮食自由至少还有十年,她空间里的粮食也不多,既然占了原主的身体,那原主的亲人她也会管的。
想到原主的父母,她忽然想起书里几笔带过的一个情节,
村长去接男主那一批下乡知青的时候,跟着来的还有一男一女和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那三人成分不好下放来农村进行改造,和知青不同的是,知青是坐牛车来的,那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是跟着牛车走到榆树村的。
成分不好的三个下放人员是要住牛棚的,牛棚和知青点距离不远,牛车把知青送到知青点,带那三人去牛棚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冲过来喊“爸妈,小莫”三个人中间两三岁的那个小男孩就喊哥哥,这下再怎么说断绝关系了,也没人信!喊爸妈的小男孩也跟着去住牛棚了。
后面书里就没怎么说过这一家了,再就是几年后男女主结婚后,有天晚饭后出去散步时,经过牛棚,看到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穿的破破烂烂挑着水往牛棚走,心里感叹了一句,时代的牺牲品!
第二天,徐宁醒来时旁边已经没人了,拿出手表看一下时间,早晨六点半,手表是下乡时原主妈妈的手表给了原主。
今天还是李凤娇和林秋华两个人煮饭,他们七个知青,煮饭是每个人一天轮着来的,不过都是找自己关系好的人搭伙做饭,李凤娇和林秋华搭伙,徐宁和弟弟一起做,三个男知青一起。
每个人的粮食都是定量的,虽说经过昨天的事情,应该没人敢再克扣他们姐弟的口粮了,
但徐宁还是不打算再一起吃了,还有一个月要秋收了,知青点的粮食也没剩多少了,今天就把姐弟俩的粮食分出来自己做饭。
想到这里,徐宁马上起来穿衣服,走去厨房打水洗漱,
李凤娇和林秋华在蒸窝头,看到进来的是徐宁,两人立刻把头扭过去,徐宁才不在意她们什么态度,打了水就出去漱口洗脸去了,
没一会儿男知青也都起来了,吃饭时,徐宁就说她和小弟要把粮食分出来自己单独做饭,
几个男知青都没意见,经过昨天的事情,李凤娇和林秋华也知道以后占不到便宜了,巴不得她们两个分出去,
徐宁说趁大家都在要不饭后就把他们姐弟的粮食分出来,几人都同意了。
因为马上要到秋收分粮食的时间了,所以剩的粮食不多,高粱面有七八斤,玉米面也就两斤多,粮食是孙浩和陈向东分的,分的很公平。
关于自留地的,都已经种上菜了,暂时不分,现在还是在一起吃,等过了这一季,把靠近大青山那边的分一块给他们姐弟。
三个男知青的意思是,在靠近知青院这边划一块自留地给姐弟两,但李凤娇和林秋华两个不同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