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之我是不一样的何雨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6章 角度 (5/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人,他的见识自然比那些土生土长的香江人要广阔得多。

    他虽然对所谓的西方经济学那一套理论知之甚少,但凭借着多年在商场上的摸爬滚打,以及在官场上目睹的无数勾心斗角,他对香江总督和香江政府的那些官员们早已洞若观火。

    尤其是香江财政司司长郭伯伟所推行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更是让娄炳成看透了这背后的种种。郭伯伟借着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大力维持低税政策,极力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其目的虽然是想要实现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这种政策的初衷真的就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美好吗?需要深入思考一下。首先,香江作为约翰牛在远东地区唯一的殖民地,其地位对于约翰牛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约翰牛伦敦政府怎么可能对香江殖民地政府官员的所作所为完全置之不理呢?要知道,从香江总督到各级官员的任命,都是由约翰牛本土直接决定的。

    这意味着约翰牛对香江的掌控是全方位的,连最基本的重要官员任命权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种情况下,香江官员所推行的政策如果没有得到伦敦政府的批准,他们又怎么可能在自己的职位上稳坐钓鱼台呢?

    但凡香江殖民地官员推行的政策使约翰牛在香江获得的利益受损,那么等待他们的命运只能是来自本土的一纸罢免书,他们将会灰溜溜的从香江回到约翰牛本土。

    所以,当郭伯伟能够从1961年开始就一直担任香江财政司司长,而且将财政司司长的位置坐的这么稳,只能说明一件事,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约翰牛本土官员的高度认可和满意。

    而要让约翰牛本土对他如此满意,其中缘由耐人寻味。毕竟,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厌恶。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郭伯伟为约翰牛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并不是娄炳成不愿意从好的方面去看待郭伯伟,而是因为他曾经在四九城做生意时的经历,让他实在难以对郭伯伟产生乐观的想法。

    当时的娄炳成,不仅需要与那些民国时期的官员们周旋,还要与那些不辞辛劳、远道而来的外国商人们打交道。

    在与这些西方人的交往中,娄炳成深刻地体会到了他们的共性——无一不是唯利是图之人,他们的眼中只有赤裸裸的利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