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知否笑长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7章 风起云涌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nbsp;   “不用了,我就随意逛逛,以前从未看过制盐,有些好奇。”李安说道。

    杨增勤闻言也没坚持,李安行了一礼,就离开了队伍。

    李安四处溜达,看到民夫在收盐,便停下观看,一副十分好奇的样子。

    不时的还和那些民夫闲聊几句。

    民夫面对李安十分拘谨,说话磕磕巴巴的,加上地方口音十分浓重,颇有中鸡同鸭讲的感觉。

    “这位大人,这些民夫都是附近的百姓,不会说官话。大人若是有什么可以问我。”一个小吏打扮的男子上前,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

    所谓官话,其实就是古代的普通话。

    不过这个普通话和后世的并不一样。

    正所谓十里不同音,古代也受各地口音困扰,导致交流不便。

    因此每个朝代都有官话,而这个官话的标准,其实就看皇帝口音。

    就像明朝,朱元璋是凤阳人,凤阳话就是官话。

    不一定人人说的都很标准,但是做官,或者走南闯北的商贾,大多都会往这方面偏,总的来说还是听的懂的。

    而大宋的官话口音,就偏中原口音。

    口音最杂的就是南方,北方话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听懂的。

    因此对于民夫不会说官话,听不懂,倒也正常。

    李安眉头不着痕迹的皱了皱,若是盐场有问题,所有官员小吏可能都被交代过。

    民夫大概率也被交代过,但是民夫头脑简单,想套些话还是比较容易的。

    他们未必知道些什么,但是一些基本的事情肯定知道。

    若是私盐都是从盐场流出去的,想要找到问题其实很简单。

    盐场生产出来的盐,都会送去真州。

    每个月产多少,送去多少都是有记录的。

    这方面是造不了假的,要想造假只有在产量上造价。

    只要知道这些盐池每次能产盐多少,再和盐场每个月的盐产量一对比,问题就出来了。

    这一点盐场的官员也清楚,要是有问题,他们说出来的数据,肯定是不对的。

    虽然也可以派人监督,然后和他们所说的数据对比。

    但他们对制盐的流程很清楚,即便派人监督,怕是也查不出什么。

    口音的问题倒是一个大麻烦。

    李安暂时放下了这些,和这个小吏聊了起来。

    聊了一阵,李安就没了兴趣,这个小吏和杨增勤说的基本相同,有些差距,却也不是大问题。

    李安干脆也懒得问了,继续四处逛了起来。

    这下李安也没有继续询问,只是看着民夫干活。

    根本没办法沟通,而且他刚刚询问民夫,好像给这些人敲了一个警钟。

    他每到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