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知否笑长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3章 扑朔迷离 (1/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私盐泛滥,必然导致官盐销量下跌。

    这一点从各州的盐引历年购买数量就能看的出来。

    温铎躬身道:“殿下,盐的价格近些年上涨严重,江南之地虽然富裕,但是百姓也承担不起,盐销量比以前下降很多,实乃正常。”

    盐在大宋算是支柱产业了,别的朝代朝廷缺钱,就会想办法找一些明目加税。

    但是加税这个东西,一旦加了,就基本取消不了了。

    大多古代王朝到了后期,各种苛捐杂税,压的百姓都喘不过气来了。

    大宋在朝廷缺钱的时候,并没有找各种明目加税,而是提高盐价。

    说起来,这种做法对最底层的百姓也有好处。

    毕竟盐价即便没有提高,最底层的百姓许多也吃不起,而是使用类似醋布这些东西。

    真正难受的是稍微富裕一点的百姓。

    有钱人也不在乎这一点,而那些稍微富裕点的,平常能够吃的起盐,盐涨价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

    然而这样做,给了那些负责盐务的官员贩卖私盐的借口。

    若是盐价保持在相对比较低的位置,他们真没那么大胆子,敢流出太多私盐。

    不然朝廷追查下来,他们根本没有借口解释。

    朝廷提高盐价,对他们更有利。

    朝廷若是询问,那就是盐价高了百姓买不起,销量自然下降。

    而朝廷没有利用盐,赚够需要的钱财,弥补亏空,只能继续增加盐价。

    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这也不至于让盐销量下降如此之多吧?”赵策英对这个答复并不满意。

    “殿下!”温铎神色忧虑道:“如今盐价确实太高了,就拿扬州来说,相比较十年前,盐的销量下降了近一半,但是盐价增长了快三倍之多。平民百姓根本吃不起盐,这才导致私盐泛滥。

    臣多次上书,奏请朝廷,降低盐价,却迟迟没有得到批复。”

    叶时湖不着痕迹的看了温铎一眼,还真是高明。

    竟然上书奏请降低盐价。

    若不是他知道一些温铎的事,还真以为温铎是个大公无私的人了。

    温铎之所以上奏降低盐价,是因为他知道朝廷不可能降。

    大宋建国百年,有问题的不只是盐务,其余各行各业,包括田地隐匿,收入都在降低。

    然而朝廷的花销也在增加。

    可是朝廷每年的收入,几乎都维持在一个差不多的数字。

    之所以如此,盐是很关键的一点。

    如今朝廷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已经快要入不敷出了。

    这也是朝中官员,大多数不支持打仗的原因。

    因为打不起。

    若是降低盐价,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