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说着,气氛登时伤感了。
拍照片的记者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
他抬头看着陈家一家人穿着新衣服,又看着陈母求情的眼神,心里很可耻的软了。
“好吧!”
记者拿起挂在脖子上的相机:“你们站好,我给你们拍一张。”
登时,陈母眉开眼笑,张罗一大家人站在小院的堂屋前。
陈父陈父坐在最前面,姐姐、姐夫、陈露阳和小玲四个孩子站在后面。
军军则带着红领巾,高高兴兴的站在陈父陈母中间。
记者站在前面,举起相机,刚要照相就听见陈父喊:
“同志,这个大沙果树也帮我们照进来啊!”
记者:“好!”
说着,记者往后退了几步,把旁边的沙果树给框了进来。
“同志,那个鸡窝也帮我们照进来啊!”陈母又喊了一句。
记者:……好!
记者又往后退了几步,重新选了景,把鸡窝给框了进来。
眼看着大姐还要再说话,记者赶紧道:
“只能这样了!再走我人可就出院子!”
众人一听只能作罢。
找好了角度,记者喊了“一二三……茄子!”
“茄砸!”
陈家全家人咧开嘴,高高兴兴的留下一张照片。
等送走了记者同志,隔壁的小王太太羡慕的拉扯过陈母。
“久香,你家老二这次又要上报纸了。”
“是啊!你说这孩子,一天的总上报纸。”
陈母脸上乐的像朵花。
这些天,因为自己儿子考上北大了,厂里跟她唠嗑的人都多了。
谁看见她都要说一句“恭喜”,说她给厂里培养了第一个北大的大学生。
小王太太问:“这周末咱俩去不去跳舞了?”
陈母道:“不去了,周末我打算带我家老二上街买几套衣服。”
“这大小伙子一天天也不知道收拾自己,趁着他上大学前,我给他置办几身。”
平时他在厂里跟着工人同志们一起吃住拉撒,大家伙儿都穿工服,天天穿也就这么地了。
这去了北大,可不能这么造了。
小王太太羡慕的看着陈母:“行!那你给儿子买衣服吧,咱们以后再约!”
……
周末,
陈母高高兴兴的去省报社搞来了全家福的底片,拿去照相馆洗了好几张照片。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