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先是以“鸠占鹊巢”的方式,不经革鼎推翻腐朽的旧朝。
然后,想要一步到位,打破“五德终始”征战不休,持续放血的怪圈,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世界(359章)。
不想却迎来了惨烈的反噬,在掌握着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后汉的那位气运之子,以天降陨石打的溃不成军。
最后不仅自己全族惨死,也彻底斩断了仙人想要插手人间,左右王朝兴替的念想。
当年,玉玺在他们手中折损,如今复归,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老哥折煞晚辈了,快快请起!”
王远激动的心情,事实上不比他逊色分毫。
人有气运,国有国运,族有族运。
便代表着一家王朝的天命国运,得之则“受命于天”,失之则“气数已尽”。
数千年以来,五德终始,一次次循环往复,却从没有谁能带领赤县神州,真正打破三百年的怪圈。
不论哪家天子当朝,又实行什么官制,人类的文明似乎已经走到尽头,彻底停滞。
乃至有人道出了那一句无力的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不要说是有什么驱除诡异的更高追求。
封建农业王朝一直这样继续走下去,不需要什么强大的外敌,自己都会一步步玩死自己。
王远的眼界超脱了时代。
深知历代王朝之所以不过三百年,根源便是社会资源分配出了问题。
以农业社会最重要的土地为例。
新朝建立之初,大口大量死伤,一口气减少五分之三,五分之四的人口都十分正常。
自然有充足的土地可以重新分配给各个阶层,全国上下皆大欢喜,矛盾缓和。
为什么立国之初大多会有一段盛世?
根源便是因为资源相对充裕,“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都是次要因素。
等到过了几代人之后,土地开始渐渐向着豪强手中聚集,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户或者流民。
国库收入骤降,支出却不能减少,甚至为了维稳逐渐增加,财政日趋紧张。
对农民而言,失去了土地之后,自然也就成为了起义造反的天然候选者。
对国家来说,每当一个失地的农民成为流民,也就意味着政府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降低了一分。
动乱的因子增加一分。
这个时候,只需要一根导火索,或许是天灾,或许是人祸,就可能成为压死一个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到了王远的时代,各国也一直都在警惕贫富差距过大。
为社会和谐只是表面,防止社会底层变成炸药桶才是根源和现实。
如今,最最关键的社会资源,终于开始突破上限,有了打破王朝和族群既定天命的可能性。
天命!国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