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大学教师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三七章 实验设备 (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在这些楼宇与总部的摩天大楼之间,是一条条绿树成荫的小道,不能行车,只能走人,因此人们也会把它们戏称为“胡志明小道”。

    其实,真正的“胡志明小道”是抗美援越的重要标志,是有历史纪念意义的。

    只是,在北越取得胜利以后,转身就把矛头对准了华夏,很好的扮演了一个白眼狼的角色。

    <a 《仙木奇缘》

    沉光林身处这个年代,这才明白当年自卫反击的无奈之举。

    所以,这帮人挨打真的不亏。

    这天,属于碳纤维研究所的“胡志明小道”终于开始人声鼎沸了,因为,原本是行人的小路,竟然进来了不少搬运车辆,把草坪都压坏了。

    原来,是碳纤维研究所他们新订的设备到货了。

    这次到的设备类型有点多,高温裂解炉只是其中最核心的一种,其他的还有驱动机、纺丝机、水洗机、搓管机、薄膜缠绕机、抽芯机、抛光机、固化烘箱等等。

    有钱就是好啊,可以买当下最先进的设备,而且还不用担心巴统协定的阻挠。

    只是,这样的好日子不多了。

    再过些日子,这样肆无忌惮的购买设备的黄金时期就不存在了。那时候,高端设备不是不能买,但要经过重重困难,多道转手才能弄一两台。

    为此,沉光林的长城集团在海外成立了相应的转口贸易公司,这让大家颇为疑惑:这是要做什么呀,咱们不是可以直接进口的么。

    沉光林不解释,他总不能说,这是在未雨绸缪吧。

    其实,面对封锁,我们并不陌生。

    在过去几十年的华夏科研史上,自豪的科研人发明了很多精彩绝伦的实验方法,目的就是绕过设备缺乏的窘境。

    因此,他们真正想做的开创性工作并不多,还是以跟踪研究为主。

    就算是如此,依然困难重重。

    对于华夏的科研工作者来讲,外国人所作的实验方法不一定是秘密,但实验设备稀缺却是现实的困难。

    严重缺乏科研设备的华夏研究员们,为了重现对方的实验结论,往往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对方简单的工作。

    这里面确实有很多方法天马行空,堪称经典,但因为时过境迁,作用单一,很快这些闪光的智慧也只能埋葬于故纸堆,只能偶尔翻出来缅怀一下了。

    其中有个有名的例子就是这样的,虽然不是发生在科研圈的,但一样有代表性,那就是我军历史上的“飞雷炮”,也叫“没良心炮”。

    1947年,我们的军工科研人员发明了用于攻坚的飞雷炮,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黄维兵团就是葬送在这种简单的武器之下的。

    只是,如果有更好的武器装备,谁愿意用这么简陋的东西呢。

    所以,到了朝鲜战场,我们有了毛子国支援的大炮,这种装备就告别历史的舞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