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大学教师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六四章 登门求教 (1/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对于期刊杂志来讲,审读机制通常是双盲的。

    双盲的意思就是,论文撰写者和审读者都互相不知道对方是谁。

    这就像古时候的结婚,洞房之前,你不知道我深浅,我不知道你长短。

    这次,rpl物理期刊社把原作者和审读放到同一个国家,未尝没有一些恶趣味在里面。

    可能,他们也是想看一下沈光林的真实水平吧。

    沈作为投稿者的时候天天跟审读吵架。

    当他做审读者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跟投稿者争吵呢,尤其这个投稿者还是他自己国内的学者。

    花旗国的编辑和主编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群人,他们能够有什么坏心思呢。

    尤其是这些年,中美友好是大趋势。

    他们也非常迫切的希望东方某国能够在他们的扶持下有所进步,因此在很多事情上面向华夏国都会开绿灯。

    这也是证明他们要比cccp优越的一种方式。

    发现了信纸上的秘密,窦委员和范委员却犯了难,这位审读者是谁呢?

    信纸的编码已经明确的显示出,这位审读者肯定就是国内的某人。

    因为这样的信纸只有国内才会有,而且,如果他是个外国人,也不可能把反馈意见写的这么细致。

    洋洋洒洒,现在再去看那些要点,几乎就跟耳提面命一般了。

    有心了。

    这位审读能够是谁呢?

    他应该也已经认出投稿者是华夏人了吧?

    不然不可能给出这么详细的指导。

    国内的物理大拿相当不少,理论物理的,航天的,凝聚态的,但一时半会儿真的想不出这位牛人是谁。

    想不出就不想了,窦委员自己也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物理大牛,英文水平还算可以,只是常年不怎么参与国际交流,确实在使用习惯和语法上有些生疏了。

    范老师其实也是一样的。

    他们自身水平都足够,只是对国际上通用的行文习惯缺乏最直观的认识,还是交流太少了。

    看别人写的期刊和学术论文两个人确实看过很多,但是轮到自己写的时候就不行了。

    尤其他们是先按照华夏文写好原稿,然后又转翻译的英文,词不达意的地方肯定存在。

    想要修改,肯定要找一个熟悉国际行情的人。

    晚饭桌上,两个人还在讨论着这个问题。

    “老窦,我们学校有个人,他的英语论文书写水平很高。”

    老范喝了一口泡着麻花的麦乳精,软和,还能补充营养。

    “是嘛,有多高?”窦委员混不在意,并不是他不相信,毕竟只是一个翻译而已。

    “反正是很高,他科研能力怎么样我们不作评价,但是他的论文写作能力是真的强,一个不起眼的创意,在他的笔下都能写出花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