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大学教师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三章 做客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之后,经常和同学们争辩的话题就是金陵长江大桥该不该拆。

    初次听到这么大逆不道的话简直能够让金陵人气炸了肺,不过仔细想想既然有人提,就未必没有道理。

    当初,修建长江大桥的时候没有考虑航运因素,桥面高度只有24米,这就导致了大多数海轮进不来,能够在长江航行的只有内河运输的平板拖船。

    后来,沿江的不少城市提议拆掉这座桥,金陵方面都坚决不同意。

    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金陵长江大桥是金陵和苏省的地理标志,是文化名片,具有文物属性,拆不得;

    第二个原因也很简单,这座桥拦下了大多数远洋货轮,直接带动了金陵本地的经济发展。

    有一道普通物理题,大致是这样的:

    金陵港是我国内河第一大港,它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江海换装。轮船从海里驶往江里,船的重力大小______,轮船受到的浮力______,船排开水的体积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正是因为有了这座桥的存在,金陵港的“江海换装”才能进行的如火如荼嘛。

    抗战时期,鬼子的万吨军舰都能到达武城炮轰武昌,现在商船却到不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沿途的桥太多了。

    枯水期水太浅,丰水期桥太低,难受。

    不过,不管怎么说,沈光林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金陵人,他还是为金陵的这座长江大桥而感到骄傲的。

    江上风大,打着伞就不会觉得很热,沈光林带着李蓉从桥面上走了一个来回,很好的领略了长江上的风景。

    领略完风景自然就要吃饭,沈光林想吃一种鱼已经很久了。

    尤其是进入十年禁补期,想吃那种鱼就更加困难了。

    这种难以吃到的鱼当然不是江豚。

    沈光林真的看到卖江豚肉的了,但是他不想吃,他想吃的就是这个年代最普通的长江刀鱼而已。

    这个年代江豚竟然还不是保护动物!

    要到88年才被列为二级,后来才升级为一级珍稀物种。

    当然,江豚也不是一种鱼,而是鲸,属于哺乳动物,和河马是近亲。

    现在,长江上最不稀罕的就是刀鱼。

    “恣看收网出银刀”是苏轼写的诗句,就是现在,刀鱼的年产量大约为一千吨左右,到了2020年,一斤刀鱼已经卖到5500块了。

    开春吃刀鱼是一种习俗。

    在长江沿线,最早的流行问题是;今天又吃刀鱼啊?

    后来变成:你吃过刀鱼吗?

    再后来变成:你见过刀鱼吗?

    这个年代吃刀鱼就跟京津鲁沪地区吃黄鱼一样,无论大黄鱼还是小黄鱼,都不稀罕。

    到了2020年,野生刀鱼五六千,野生大黄鱼一两万。

    不说了,吃鱼!

    新鲜的刀鱼还是要清蒸才好吃,放上细葱,豉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