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大学教师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三章 团长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赴美交流团这事整的真是一波三折,原本10人的团队,后来变成11人,再后来变成6人,然后又增加到8人。

    最富有传奇性质的就是刘副校长,他摇身一变又成了领队和交流团团长,位高权重波澜壮阔如斯。

    接下来的几天,沈光林继续完善自己的论文。

    科学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此,完善一个观点就是完成一项艺术创作,科学家的作用就在于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不可知的世界,然后还能获得其他人的认可。

    终于,还是到了要出发的日子。

    沈光林和李莉两个人收拾行囊,他自己带了一个大皮箱,而李莉只带了一些换洗衣服。

    两个人都带了不少钱。

    沈光林身上原本没有美元了,他到大使馆找朋友重新换了一些美元,查理也说了,他用钱可以随便经费的,不受限制。

    李莉也带着一些任务的,亲戚朋友委托她购买不少家电产品,每样东西多少钱都计划好了。

    当然,一起同行的除了刘副校长,还有一票学者教授,都是自己学院的,大家也不见外。

    事实上,除了白冰,其他人都是京城大学的,一个团里能够有两个漂亮女孩子,大家还是感觉蛮欢悦的。

    沈光林和李莉并排坐一起,他没有和白冰说话。

    李莉也没有把白冰当对手,她不知道前几天他们差点就擦枪走火了。

    其他教授们也在兴高采烈的讨论着各种话题,基本与学术无关,大都是到了花旗国应该去哪里转转,应该购买哪些东西,怎么带回来等等。

    沈光林还是有些紧张了。

    他老是感觉自己准备的不充分。

    查理教授已经提前回去了,帮沈光林打前站,沈老师可是在“次主要席位”发言的,重要性仅次于压轴演说。

    沈光林代表的不是他自己,他代表的是京城大学,代表的是国家形象。

    还好,他的演讲稿已经经过众人评议了,大家都觉得不错。

    要热点有热点,要深度有深度,即使观点不一定正确,想反驳的话没有高深的物理知识也是不能反驳的。

    起码这代表了国内和国际先进的物理水平。

    其实,沈光林学习物理也就七八年不到十年时间,大部分还是在老板的指导下撰写论文,真正需要发表成果的机会不多,也可以说压根没有。

    因为,但凡有点成果,也是老板去发表,他就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工具人。

    而老板也不是一个正统的研究者,而是一个批评者。

    老板的一贯风格就是尖酸刻薄惹人讨厌,沈光林也怕遇倒老板那样的人,专门找他茬的。

    不过,沈光林穿越到了80年代,随便一个观点和见识都要优于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人。

    毕竟,理论是向前发展的,现在很高深的理论,在40年之后,有些只是一个简单的推理公式了,甚至一些学者写论文,都不把这些观点当做引用项了。

    写论文沈光林是不怕的,他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好,折了学校和国家的面子。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