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大学教师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一章 出游遇情敌(求收藏求推荐)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被征用,除了搬运物品,它的最大功能就是给那些还不会骑车的同学们练手。

    摔坏了怎么办?

    再买新的呗。

    为了这次出游,沈光林也是煞费苦心,他还准备了不少钓鱼钩。

    钓鱼钩简单,直接用缝衣针烧红了弯一下就是了,比较难的是鱼线。

    好在这个玩意也有的卖,买上一大卷再分配就是了,谁想钓鱼就来分。

    钓鱼的历史发展悠久,但是吊线的讲究也很多,在古代,经常使用的是棉线、麻线和丝线。

    当然,还有用马尾和兽筋的,直到锦纶线的问世,这才给垂钓活动开创一个新天地。

    其实,锦纶就是尼龙,是二战之前美国人发明的。

    在1958年4月,第一批国产“己内酰胺”样品在锦西化工厂试制成功。

    产品被送到京城纤维厂一次抽丝成功,这是第一批国产尼龙问世。

    因为它诞生在锦西化工厂,所以这种合成纤维后来就被国内命名为“锦纶“。

    同学们谁想钓鱼的都可以参与进来,还可以顺便整点鲜活水产品烤着吃。

    在京城适合钓鱼和春游的地点还是比较好选的,距离学校最近的地点就在101中学附近的圆明园。

    未名湖也有鱼,不过在自家校园里搞这些好像不好。

    圆明园遗址中就有一个大湖,只要交钱就是可以钓鱼的,即使在后世,也有人偷偷过去夜钓。

    能够选在周末集体出游,同学们都很兴奋,不少诗人已经提前“即兴挥毫”好了,就等当日发挥变现。

    沈光林早就发现了,在这个年代,诗人遍地走,李白多如狗。

    不少同学说,沈老师虽然穿着洋气,长得也帅,但他不会做诗呀,缺乏革命主义浪漫情怀。

    沈老师确实不会做诗,也看不上,但是他会钓鱼。

    他的鱼塘里曾经养了好多鱼,有国内常见的青草鲢鳙金鱼锦鲤,也有来自国外的老毛子大马哈黑珍珠。

    无论自己池塘里养的鱼还是别人水塘里游的鱼,只要有机会上手,沈光林统统都不放过。

    沈光林的父亲老沈的爱好也是钓鱼,不过他是真的在钓鱼。

    就是到青菜地挖蚯蚓那种。

    随着时代的变迁,好多词汇的意思都改变了。

    这就跟“溜冰”一样,70后80后溜冰是在室外用脚穿着鞋溜的;90后00后溜冰是在室内用嘴对着瓶子溜的,完全是两种运动。

    在沈光林很小的时候,老沈就带着儿子钓野塘了,这也是沈光林童年时光里练习钢琴画画羽毛球之余为数不多的乐趣。

    后来,沈光林长大了,有感于钓鱼确实是项好运动,因此自己开办了鱼塘。

    听说这次出游能够烧烤还能钓鱼,同学们的兴致果然很高。

    大家带着各色物品兴高采烈的就出发了。

    因为选址圆明园,从京城大学过去并不远,走路也就十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