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2004:独行文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3章 勇气,是智力活动的产物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却不能放在台面上讲,你一个中学老师又不是石原这样的政客。

    石原讲完有人兜着,还能骗到选票,你说错话只能失业。

    张潮叹了口气道:“支撑这些所谓‘挑战’的,并不是勇气,而是冲动。如果勇气如此廉价,它也不会成为人类最高贵的美德之一。

    就像我前面说的,运动员参加比赛,是因为历经了漫长而艰苦的训练;讨论中提出意见,是因为经过了许多年的学习。

    这些‘挑战’是基于对自身的认识、对客观情况的掌握,以及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的路径,绝不是‘板载’冲锋。”

    王震旭翻译到最后一个句子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如实翻了出来。

    在场的日本人脸色都变了一变。无论立场如何,听到这个词的日本人脑子里都会产生类似的画面。

    渡边恒雄突然能感受到张潮听藤井二十郎说到“占领大半个中国”时的感受了。

    张潮的语气没有丝毫变化,依然平静如水:“既然你喜欢军事,那我也举一举军事的例子——伟大的克劳塞维茨在他的不朽之作《战争论》里,曾经花了整整一个章节论述‘勇敢’在战争中的作用。

    让我总结,其实就一句话——「勇敢是智力活动的结果,真正的勇敢只存在于那些智力较高的人群当中。」”

    如果说刚刚那句话只是让在场的日本脸上不好看,这句话则直接让现场哗然,就渡边恒雄也变了脸色。

    藤井二十郎憋红了脸,再也忍不住了,站起来接过话筒反驳道:“你是在说大和民族智力太低吗?我们有多少诺贝尔奖得主,有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有多少惊艳世界的艺术创作……我们是最有智慧的民族!

    一个中国人,在日本人面前谈论智力,实在是太可笑了!”

    藤井二十郎的话引得不少日本人的同声附和,甚至有人在现场喊起了:“斯巴拉西(好样的)!”

    毕竟日本在战后60多年取得的成就还是非常令他们感到骄傲的,在70年代、80年代,欧美社会很是刮了一阵“日吹”风,日本人一度被夸成是“最聪明、最团结、最坚韧”的民族。

    “最聪明”可是排在第一位的。

    张潮直接上来就否认了他们“智力”,确实让现场所有日本人产生了一种“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同仇敌忾之感。

    要不是已经是21世纪了,估计立刻就有人要提出和张潮决斗,谁输了谁切腹那种。

    为张潮做翻译的王震旭已经两股战战了,毕竟张潮可以拍拍屁股回国去,他可还要在日本混。

    张潮仍然是一脸无所谓的云淡风轻,拿着话筒平静地道:“所以,有智慧到每次对外发动战争都铩羽而归,至今仍然只有这四座大岛;有智慧到自己的国土驻扎着其他国家的军队,犯了罪本地法院都不能审判;

    有智慧到签下一纸协议,把四十年发展的成果几乎拱手相让……这样的例子,我还要再举吗?”

    现场的喧哗在王震旭翻译出第一句话后开始安静下来,等最后一句说完,演播厅里死一样的沉寂。

    藤井二十郎缩在座位上,仿佛不想让任何人注意到他;其他人看到张潮的目光扫过,纷纷开始回避。

    渡边恒雄这时候也平静下来了,他略有所思地道:“这就是张潮桑你说的,个体不缺乏勇气,但整体缺乏——同样的,日本有很多聪明的个人,但作为民族这个整体来说……”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