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报合集,薄薄的一本,递给了林楚生。
林楚生匆匆翻阅了一遍,对摩根道:“这只算有争议吧?我看还是有不少人同意张潮的观点,尤其是那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家,还有美国主张多元化的批评家。”
摩根道:“你注意看帕慕克是怎么说的。还有《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纽约客》……这些报纸以往对张潮总是赞赏有加,但这次的态度都很保守,甚至有所批判。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林楚生略一凝思,随即答道:“是不是意味着国际舆论的大环境,开始警惕张潮这种藉由文学挑动民族情绪,彰显文化扩张野心的行为!”
摩根赞叹道:“Bingo!你的反应真是敏捷!不愧是拥有国际视野的媒体人!”
林楚生得意地一笑,又问道:“那这次,我们应该怎么做?”
摩根道:“马悦然这个老头什么时候访问中国?”
林楚生回想了一下,答道:“大概9月20号左右,也没有几天了。”
摩根点点头道:“那很好,就在最近,你组织一批人,先试探性地批判一下张潮的观点,尤其是他表现出来的那种狭隘、自私、封闭的文化观念。
如果让这种观念成为主流,那中国的年轻人们会变成什么样?他们还怎么从全世界先进国家那里接受文明的洗礼?美国的开放包容,日本的工匠精神,德国的严谨认真,英国的绅士风度……”
林楚生深以为然,感叹道:“是啊。这几年张潮出名以后,年轻人明显不听话了。你像我们报社最近来的几个应届毕业生,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思写东西,可费劲儿了……
长此以往,还怎么推动中国人的认知进步!”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摩根就要起身离开,这时候林楚生才慌忙道:“摩根先生,那这一次的费用……”
摩根为难地道:“林,你也知道,NED现在对经费的审核十分严格,这次我们还没有做出成绩来来……”
林楚生急了,连忙道:“上次‘种族歧视’的时候您就这么说,我自己已经垫了一万多了。这次的约稿肯定不是报社那点稿费能打发的……
要知道,国内对张潮是一片赞美,官方都下场了,让大家炸碉堡,总得给点激励吧?”
摩根不等林楚生的话说完,连忙打断他,并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林,相信我,我们一定不会亏待你的。经费的报告我一直在打,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但是如果我们这次不抓住马悦然访华的契机,等张潮去日本就来不及了!
林,中国人有句老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说罢也不等林楚生回话,就重重地和他拥抱了一下,直接把林楚生要说的话呛回嗓子眼里了。
等林楚生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咖啡店门口,摩根才松了口气。这时候他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封邮件:
「计划批准通过。」
摩根嘴角翘了起来,随即回了一封邮件:
「这次要对付的是张潮,中国人提出来“特别约稿”的价格至少要涨到每篇1万美金……上次的每篇3000美金实在太少了……」
……
于是就在马悦然即将抵达中国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