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也不靠海啊……”鲁院不比厦大,厦大上课是一帮年轻人,这里上课一帮老油条;厦大上课有课酬,还安排了专家宿舍(虽然没住),鲁院上课八成是给母校做奉献,自己还要每天开车过来……
这时候邹光明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然后就推门进来一个年轻的女性,一张鹅蛋脸、一头长发,对邹光明道:“邹院长,大家的表格填完了……”
张潮瞪大了眼睛:“张越然?你怎么在这?”
张越然看到张潮也有些诧异,不过想到今天早上二楼会议室就在举办他的作品研讨会,倒也没有太意外,而是道:“是啊,我是第七届高研班的学员。”
邹光明从张越然手里接过表格,笑呵呵地道:“我们这届高研班,有意向新作家、年轻作家倾斜了名额,除了越然,周佳宁现在也在这里。
除了她们俩,还有蒋峰,还有鲁敏、周瑾……”(他们正是07年第七届的学员)
张潮头疼地连连摆手道:“好了好了,别数了!”什么叫报应?这就是了!
张越然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好奇地问道:“你们这是……?”
邹光明一脸遗憾地道:“我想让张潮给你们上上课来着。不过人家现在太忙了……也难怪,今时不同往日……”
张越然闻言也有些遗憾,对张潮道:“其实我个人来说,还真想系统地听听你的课——尤其是你上个月在「新理念」现场写的那篇文章,‘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邹光明连忙道:“张潮觉得自己年龄小……”
张越然也是个人精,没等邹光明把话说完,就对着张潮道:“学长,大家都希望能和你多交流交流,不然你抽抽空?”
邹光明很满意这个学生的机灵,又补充了一句道:“越然、佳宁、蒋峰、鲁敏,也都有今年「茅盾文学新人奖」的提名哦……”
张潮这才对邹光明的这番话重视起来,想了想看,对两人道:“那好,我就来试两节,讲得不好可不要怪我。具体时间的话——院长,您把课表发给我,我看下怎么方便。”
邹光明这才笑逐颜开,对张潮道:“这就是了嘛!对了,代表团这事我会好好和铁宁主席说说看。”
说完这些事,张潮就和两人告辞,开车回家去了。
邹光明等张潮走后,脸色又重新变得凝重起来,张潮提的这件事,他都隐隐觉得有些不好办。
作协说到底是个老衙门,老衙门办事最重视的是什么?是程序、是惯例!
组建作家出国访问代表团兹事体大,一般先要双方事先沟通,然后发送正式邀请函,接着国内走审批程序,集体申办护照,购买机票,出行……
总之邹光明对张潮说一趟下来要半年绝非戏言,反而说得保守了。
有些活动甚至是提前一年敲定的——像张潮所说,要在一个月内成行,简直天方夜谭!
但是饭塚容教授所显露的对既有活动程序的不满态度,又不能不重视——毕竟他身后站着的,是日本亲中派文化界。
日本文坛的这部分力量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以“中国文学研究会”“鲁迅研究会”为代表,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到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日蜜月期”到达巅峰,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互访活动。
后来随着两国局势的变化,这部分力量逐渐式微,但是仍然很受国内官方的认可与支持,所以饭塚容此次通过单独联系张潮委婉表达自己的“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