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2004:独行文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1章 「茅盾文学新人奖」要变成张潮的形状了!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请韩涵、小四?然后希望我来牵头做这件事?”

    王震旭点点头,道:“这就是教授交代的第二点了——您是目前大陆青年作家里声誉最高、最有号召力的一个,如果这件事要做成,非要您的参与不可。

    这次的交流活动,如果其他人牵头,但是您没有参与,那几乎毫无价值。所以不如让您来牵头,即使到时候只有您访日交流,那也不算太失败。”

    张潮:“……”过了一会儿才道:“教授是不是没有打听过我和韩涵、小四他们的关系?”

    王震旭露出疑惑的神色——也难怪他不知道,张潮和韩涵、小四的“恩怨”都是张潮崛起早期的事情了,早就被后来一连串的风波给压倒了搜索页的后面去了。

    张潮叹了口气道:“这事情呢,要是不由我来牵头做,那韩涵、小四他们还有可能参加。要是我牵头了,那我……”

    剩下半句话张潮没好意思开口——“那我总不能只带着「潮汐文化」的高管和签约作家去吧?”

    说起来,张潮现在还真不知道韩涵、小四最近一两年在干啥。韩涵大概还在赛车?小四大概还在办他那个《最》系列杂志?

    就算自己和韩涵、小四没啥恩怨,他也不可能答应饭塚容的这个请求。

    这种牵头的事看着挺威风,实则麻烦一堆。又不是旅游团,事关涉外,稍不留神就惹得一身骚。

    王震旭见张潮不肯松口,又道:“以往的交流活动,往往流于表面。多是请对方的作家到那里旅旅游、喝喝清酒、泡泡温泉,交流内容也比较,嗯,‘肤浅’。

    说到底,在老机构的框架下,大家形成了一种默契,总是按照固有的模式执行程序。如果说50年前,甚至30年前,在两国还不能畅快地互通信息和人员往来地时候,这样的交流有增进了解的意义。

    那在中日可以自由往返,双方在对方国内都有几十万常驻人员,互联网已经如此发达的情况,还沿用旧的交流模式,似乎有些‘隔靴搔痒’了呢。

    饭塚教授参与过多次这样的活动,深感传统的作家互访机制已经无法承载曾经的使命,反而因为相互客气、相互吹捧,形成一种新的成见。

    饭塚教授认为老作家们暮气已重,顾忌又多,所以不如让青年作家来打破这种僵局——尤其是您这样的青年作家!”

    这一番话说得让张潮不禁对眼前这个大自己几岁的“华裔作家”改观了一些。

    饭塚容作为长期致力于中日两国文学界交流的学者,有自己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如果没有让他接触到张潮,可能也不会有促成中日两国青年作家互访交流的想法——但谁叫他偏偏遇上了张潮呢?

    长期以来积压在心里的构思,一下就藉由张潮的影响力迸发出来了。

    王震旭诚恳地道:“我之所以在说出这件事之前,讲了《刑警荣耀》在日本引发的风波,就是想说中日两国的文学界,彼此之间的了解都太浅薄了——当然,可能不包括你在内。

    青年人是最热情也是最坦诚的,青年人之间的交流才是‘有效交流’。我们也诚恳地希望,日本的青年作家们,能像我一样,亲身接触到张潮君你这样优秀的同龄人!”

    张潮用手拈起茶杯,在指尖轻轻捻动着,不一会儿就道:“感谢饭塚教授的厚爱。不过他可能很了解文学,但不太了解中国……

    我只能讲,我会促成这件事,但不会当什么牵头人。如果事情能成,我一定参与其中;不成嘛,也不要太失望——本身这就是一件难事。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