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茅盾文学新人奖」要变成张潮的形状了! (2/4)
激性太大了?”
张潮摇摇头,道:“那也只是文学理念之争。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现在他们很愤怒,愤怒的是什么呢?”
王震旭闻言沉默了下来,认真思索了一会儿,最终只是摇了摇头。
“争议在于,”张潮的指尖沿着青花瓷杯口画圈,蝉鸣声从胡同深处漫进来,“当日本人用「暴力叙事」指控我的,乃至整个中国文学时,其实是在恐惧他们自己剖腹明志的武士刀,变成了程队长记录人生的那支钢笔。
当中国作家开始解剖时代肿瘤时,日本文坛的把持者们却连社会的伤口都不敢切开,只敢让几个少女用小刀和尖刺来雕刻自己的皮肤,就以为这是时代的声音了。”
王震旭的瞳孔猛地收缩,张潮话仿佛触及他记忆上的什么伤口,让他的心脏猛的收缩。
张潮不想就这个问题讨论下去了,他问道:“饭塚容教授让你来,不可能只是让你转述这些事吧?”
王震旭这才回过神来,再次深深低头道了一声歉,说道:“您知道‘中日作家互访’吗?”
张潮点了点头,道:“这不是常有的事吗?好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互访吧。”
王震旭道:“是的。但是以往的互访主要都是双方互相邀请一些成名的大作家来访,中国这边的组织者是作协,日本这边则是「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日中友好协会」「日本笔会俱乐部」这些机构轮流举行。”
张潮疑惑道:“这不是挺好的吗?”
王震旭稍稍把身子往前探了探,道:“教授的意思是,中国进入新千年以来,文学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您这样出色的青年作家。
往年的访问活动,一直缺少青年作家们的身影,尤其是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所以教授想要促成中日两国青年作家的交流。
特地让我来中国,就此事向您寻求意见。”
张潮更加诧异了,问道:“这……这事也轮不到我来组织吧?这不是作协的工作吗?应该让饭塚教授直接联系作协的铁宁主席比较好吧?”
王震旭连忙道:“就是因为想避开中国的作协,以及日本的那几个老机构,教授才让我特地来联系您。”
见张潮还是不理解,王震旭接着解释道:“首先,根据教授的了解,中国30岁以下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像您,还有韩涵、小四等人,都不是作协成员。
所以,通过作协来做这件事,名不正、言不顺,甚至有可能被抵制——据我所知,像韩涵,就十分讨厌这些官方机构。”
张潮:“……”好像确实是这样。他们这一代青年作家,基本都没有迫切要加入作协的想法。
一来对他们来说,现在作协几乎无法提供什么市场化的资源,顶天就是开个作品研讨会,上个报纸,登个豆腐块。
像张潮,邀请他参加作品研讨会的邀请函静静躺在邮箱里的至少有上百封,他后来连回复都懒得回复了,更别说参加了。
二来目前各地作协人浮于事的情况比较严重,人员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加入以后反而容易惹来一些莫名其妙的社交关系。
所以哪怕铁宁、刘恒等人几次明示暗示,张潮都当没看见。
不过张潮还是敏锐地从王震旭的话里抓到了什么:“你们还要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