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2004:独行文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9章 谁说赞助要掏钱的?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经过王蒙的解释以后,张潮“啧”了一声才道:“这节目危害性都赶上去年的我了!”

    三人:“……”这要是自己家孩子,早打死了!

    张潮也知道正事要紧,连忙道:“价值观不可取,但是运营的思路可以借鉴。而且评选嘛,怎么可能没有争议?没有争议,就成了一潭死水了;争议太大,又容易搅浑水,惹人反感。

    所以,为了这个奖项的长远考虑,我还是一开始就不参与为好!”

    三人不得不承认张潮说的有道理——张潮参与评选,选上了是理所应当、毫无争议,只会让关注者索然无味;没选上,作协的房顶子怕不是要给他的读者们掀翻了,奖项恐怕就没有第二届了。

    张潮以“技术赞助”的名义合理避嫌,既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又表明了组委会的“公正严谨”,还能在「茅盾文学奖」公布之初,就引发一定的争议和关注,同时这种争议明显还是可控的……

    真是一石三鸟,越想越妙!

    但是再妙,三个前辈也再受不了张潮这种狗里狗气的作风了,铁宁道:“这个……我们再研究研究。你什么时候回燕京?”

    张潮知道“技术赞助”这事基本板上钉钉了,于是道:“不一定,但是6月份肯定回来了!赞助的事,我让马伯慵他们联系您。

    走了,三位老师,回见!”

    铁宁、王蒙等人无奈,只能看着张潮潇洒离去。

    三人一边往回走,一边细捋张潮刚刚提出的方案,忽然想到一件事——「潮汐文化」里可有好几个年轻作家呢,马伯慵、双学涛就不用说了,光是和他们签了「文学经纪」合约的听说就不少于30个,不可能都避嫌吧?

    张潮这哪是“高风亮节”?明明是把皮球踢给了作协,自己当姜太公稳坐钓鱼台。

    王蒙“恶狠狠”地道:“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等他6月份回燕京,必须把他抓进组委会干活!”

    铁宁和刘恒小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表示深以为然。

    其他作家此时都还在讲经堂前的空地没散,见三人回来,于华第一个上前问道:“张潮怎么说?”

    刘恒满脸嫌弃地看了于华一眼,刚刚本来想把于华一起拉去的,结果这小老弟很有默契地说犯烟瘾了,要抽根烟——果然知徒莫若师。

    铁宁此时已经换了一副表情,满脸笑意地道:“关于「茅盾文学新人奖」,现在有了更好的构思了……”

    ……

    就在中国文学界为张潮搅动的风潮而动荡时,日本文坛也因为一篇论文和一部的刊登而震动。

    日本影响最大的纯文学杂志《新潮》,它的读者们在拿到6月号以后就发现了这本杂志与之前有了明显的不同——封面不再是简约、抽象、艳丽的色块组合和密密麻麻的文章、作者目录。

    而是整体采用泛黄的仿旧牛皮纸纹理,表面带有细微的褶皱与磨损痕迹,模拟历经岁月侵蚀的笔记本质感;右下角印有深褐色茶渍晕染的痕迹,上方迭加两个焦褐色“烟洞”,透过孔洞隐约可见底层若隐若现的北京胡同剪影。

    中间是一个模糊的男性背影和「刑事の栄光」四个大字,字体是烧焦痕迹的木质活字排版,每个字符边缘碳化开裂;除此之外只有一排小字「どの程队长を信じる?」(你相信哪个程队长?)

    这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新潮》只有在刊登被认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