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2004:独行文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8章 这个奖,我不能领!(新年快乐,月票拿来!)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

    不过潭柘寺在全国范围内出名,多还是因为《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作者郁达夫几乎把燕京能数得着的秋景都给罗列了进去,其中就有“潭柘寺的钟声”,与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并列,成为燕京最有代表性的景观之一。

    现在虽不是秋天,但于潭柘寺却是景色最盛的时节——入春以来,寺里的玉兰、海棠、丁香和紫荆相继开放,姹紫嫣红、馨香扑鼻,还能看到千年银杏这样的大树,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张潮特地买了一台相机来拍照,最先拍的当然是开得最绚烂的紫荆花,然后是顶天立地的千年银杏,接着是潭柘寺内的古建筑——大雄宝殿、天王殿、古塔……

    甚至是来这里的游人也颇有可以一拍——有跳起来要摘花的少年,有潜心礼佛的老人,有奔跑雀跃的孩子,还有同样端着相机拍照的中年……默言?

    两人大眼瞪小眼,都愣在原地。过了好一会儿——

    张潮:“……默言老师……好……”

    默言:“……你不是还在美国吗?”

    张潮还没有反应过来,只见于华、刘振云、贾平娃,还有王蒙、刘恒、铁宁、孙甘露、阿莱等一众各地作协的领导以及重要作家,都从默言身后转了出来,与张潮看了个对眼,足有四五十人。

    默言连忙解释道:“大家都在燕京开会,周末商量着一起来潭柘寺采风。没想到……”

    张潮这才想起来,自己把车停在外面的时候,看到了两辆中巴车,当时还以为是什么旅游团,没想到都是作协的老熟人。

    瞬间成为焦点的张潮别提多尴尬了,但基本的礼貌还是要有的,所以还是上前一一问候、打了招呼。

    众人对能在这里遇见张潮也感到十分诧异。不过想想也正常——燕京虽大,但是春夏出游的选择其实不算多。有车一族都愿意跑远一点,潭柘寺自然是很多人的选择。

    王蒙笑呵呵地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大家正想找你,你就自己送上门来了。小同志觉悟还是高!”

    张潮纳闷了:“找我?”

    铁宁解释道:“大家在燕京开会,讨论的重点就是怎么利用你搞出来的这个「微博」——当然还有其他互联网平台——宣传好中国文学。”

    于华有些得意地道:“他们现在都妒忌我有30多万粉丝!我说我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你们学不来。”

    张潮这才明白是咋回事,苦着一张脸道:“各位老师,我回国没敢声张,就是因为这事。你们就饶了我吧……下次,下次吧。”

    王蒙道:“那不成,下次去哪儿逮你这只孙猴子?择日不如撞日,今天人难得来得这么齐,要不然就在这潭柘寺里找个地方聊聊看?放心,聊完以后你继续忙你的。”

    张潮想想看,迟疑道:“在这里?不好吧?也没地方啊,总不能让各位老师在野地里坐着吧。”

    王蒙道:“这有什么?我和这里的主持常道法师很熟悉,让他想想办法。”

    张潮眼看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只好答应了。

    半个小时后,张潮坐在潭柘寺讲经堂主讲台的蒲团上,看着台下坐着的其他作家,要多别扭就有多别扭。但这是寺里目前唯一能用来给这么多人“开会”的场地,也只能将就。

    刘振云还安慰他呢——“小张同志,你紧张就是着相了。韩愈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