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这个奖,我不能领!(新年快乐,月票拿来!) (1/4)
张潮回到燕京,已经是5月中旬,天气渐暖,但早晨和夜间依然凉爽,既有春天的温柔,又略带夏日的热情,是一年中最为宜人的时节。
张潮没有把自己回国的消息告诉任何人,而是趁机给自己好好放了一个假。一方面要倒倒时差,另一方面也是避着不想见人。
原因无他,「微博」实在太火了。
上线不到一个月,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万,堪称近年来现象级的社交软件。即使限制了只能使用中国、美国两国的IP注册,但仍然涌现出许多日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的用户。
「微博」的口号是“Iwantgetyousomebookstoseesee!”但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有向大众化社交平台过渡的趋势。
尤其是在5月初,一个名为“小菜鸡”的中国用户,分享了一张自己书房的照片,并配上一段文字:“这是我看书的地方,能看看你们的吗?”
照片里的书房非常朴素——面积很小,连窗户都没有,只够放得下一张窄窄的桌子、一把小小的椅子,似乎是家里的杂物间改的;书架就是几层钉在书桌上方的木板;书桌上是一盏灯光发黄的台灯,还有一本打开一半的书。
结果引发了「微博」第一次大规模的“中美联动”。
许多网友开始转发这条内容,并且附上了自己书房的照片和同样一句话——“这是我看书的地方,能看看你们的吗?”
其中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中式书房,摆满了中式家具和线装书,中间一张紫檀大案更是气势非凡;案上还铺着一幅未完成的山水画。
也有简简单单的一桌、一椅、一灯、一卷,连书架和藏书都没有,却尽显书房主人的专注与极简审美。
也有典型的中国城市孩子的书桌——宽敞、明亮的房间,书架上摆满了各类教辅书籍,书桌上摊开的也是满满当当的各种练习和试卷。
还有一个燕大教授上传了自己的书房——大大的房间里密密麻麻的全是书架,许多书架的搁板都被书压弯了;还有很多书直接堆在地面上,甚至一直摞到了天花板。
当然也少不了美国用户的展示:
有人上传了自己大House里的书房——一扇大窗户,阳光洒进来,显得格外明亮;书桌上放着一盏经典的绿色灯罩的复古台灯,和一本《杀死一只知更鸟》。
还有人则在大学的图书馆阅览室里拍下了自己的“书房照”,陪伴他的还有一排排十几米高的书架和同样在阅览室里发奋苦读的同学。
也有干脆就发了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台电脑的照片,意思很明显——现在是网络时代了,不需要再把书摆在自己身边了。
除了这些“正经”的书房照以外,还有很多“书房照”或令人深思、或令人震撼,或令人莞尔一笑——
一个住在美国黑人街区的年轻人,拍了一张自家公寓楼后巷的台阶,并且配文道:“这是我的书房,这里可以远离争吵和毒品,我在这里看完了《九三年》”
一个中国乡村的孩子,被来家访的老师拍了他在他一张油腻腻的方桌上看书的照片,配文是:“这是他的书房,但也是厨房,也是餐厅,也是客厅;这是书桌,也是餐桌,还是祭祀用的供桌。”
还有一个用户,拍了一张水牛宽厚的背部的照片,留言道:“你们的书房都不会动吧?我的可会——小时候我就在他的背上读书,累了就吹吹笛子。”
另有一个用户,明显不在美国,也不在中国,而是一片废墟,废墟中伫立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