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2004:独行文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7章 唐人街风云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0岁的男孩说,“你在我的婚礼上出现过,就在昨天。”

    这种场景可不多见。按理说自己已经处于对方的视觉死角,不会被男孩——或者说,林小海看到。而这个“林小海”应该根本不认识自己。

    更何况这段记忆是属于“林荣生”这个人格的,就不应该有“林小海”的存在。

    即使一切都能用“精神分裂”或者“多重人格”来解释,那在顾峰被人“注意”到的时候,这个记忆片段应该要开始崩溃了。

    顾峰并没有看到眼前的景象像被加热的油画一样融化并流淌下来。

    “教科书和老师上课时都没有提到过啊……”顾峰不喜欢这种秩序脱离掌控的感觉,但他并没有着急主动脱离这个片段。因为每次进入,都会损坏存储这一片段的海马体细胞,导致下一次能停留的时间大幅度缩短。

    顾峰问:“你在等谁?”

    10岁的林小海说:“等我爸爸。他快要下班了?”一边说着,一边指向了前方。顾峰顺着林小海手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一栋挂着「黄氏东亚成衣制作有限公司」招牌的两层小楼。小楼的顶上支着一根很粗的烟囱,正在往天空源源不断地喷洒白色的水蒸气,染白了大半片的天空,与橘色的霞光交织在一起,像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纱幕。

    ……】

    敲出这段文字的张潮,正坐在纽约曼哈顿唐人街的一间叫做「四川菜馆」的小饭馆里。他的桌子上摆着一份简餐,炒饭、宫爆鸡丁、芥兰和一碗鸡汤,味道不过不失。

    张潮并没有把餐吃完,而是剩了一点,这样也有理由不让服务员收桌,可以在这里多坐一会儿。

    看着窗外涌动的人流,自然不是像他刚刚所写那样汇聚了“一百年来的中国人”,而是各色各样的都有——既有一眼看来就知道是唐人街“土生土长”的“原住民”,衣服、发型仿佛还停留在90年代初期;也有探头探脑的游客,普遍都是年轻人;当然也有来猎奇的外国人,见到什么都一副大惊小怪的样子。

    张潮想趁着在美国的这段时间,把当中关于唐人街的片段给完成了。

    因为「唐人街」对早年来美的福海人来讲,几乎就是最重要的落脚地。无论是向往它,还是恐惧它,或者是鄙视它,都不能抹杀它在华人移民史上特殊地位和文化象征。

    它是“城中之城”,它是“国中之国”,是“法外之地”,就连美国政府,曾经都不得不让渡了一部分的权力让唐人街形成了某种自治传统。

    这里的建筑普遍比周边矮上一截、旧上很多,甚至可以在这里找到中国江南园林唯一的小公园,假山、曲水、亭台、楼阁、游廊,一应俱全。

    对中国人,尤其是福海人来说,在这里不必会英语,也能自在地生活。

    它是大部分华人移民梦想的启航地,也是所有偏见的复合体。

    它像是一根又一根的钉子,一路从旧金山钉到了纽约。美国政府一次又一次想要通过或刚或柔的方式,“摧毁”这处华人的文化地标,但是它就像指甲或者头发一样,无论你剪除多少次,它还是会原原本本地长出来。

    只不过现在已经是2007年了,「唐人街」已经大大失去了当年风采,越来越像是一个刻意保留陈旧样貌的景区。

    张潮从餐馆的窗户望出去,还能看到「大家乐」「福海婚姻介绍」「正宗北京烤鸭」「金门饼宴」「大成和金行」……

    招牌鳞次栉比地挂在各家店面的门口,大多已经开始褪色,灰扑扑的,显得无精打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