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2004:独行文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3章 集体破防 (3/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吗?”

    拉吉夫一愣,这个自己还真没有注意过,注意力全放在张潮的回答上了,所以有点不确定地道:“他问的应该是,你和布克奖得主基兰·德赛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张潮“呵呵”笑了一声,然后道:“他问的不是‘差别’,而是‘差距’。他问的原话是——‘你认为和作为布克奖得主基兰·德赛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拉吉夫犹豫了一下,吞吞吐吐地道:“也许……大概吧。”

    张潮道:“你可以去求证,但我可以非常肯定,他问的是‘差距’。既然他这么问,那我的回答怎么会是‘种族歧视’呢?

    为什么你们一致认定我那句话的意思是‘我比基兰·德赛更好’,而不是‘基兰·德赛比我更好’呢?”说罢,仍然用意味深长的目光看着拉吉夫。

    电视台上影像被剪辑过,这是张潮在车厢里回忆时确认的,不仅提的问题在印度口音下显得十分含混,还把自己说出“我是用自己民族的母语写作”前面那句确认用的反问“差距?”给删减掉了。

    见拉吉夫愣在那里,张潮继续道:“按照你同事的‘善意’提问,不是应该认为我是在表达‘因为我使用母语创作所以和基兰·德赛使用英语创作差距很大’这个意思吗?

    你们应该夸我‘谦虚’才对,怎么能说我歧视德赛女士呢?”

    拉吉夫此刻完全陷入了自我怀疑当中,作为《美国印度人报》在芝加哥地区的驻站记者,他对内华达州的同事为什么这么提问并不清楚,只是按照普通流程做了简单的准备,根本没有想到要应付这么复杂的局面。

    如果承认自己同事的提问是“善意”的,那张潮的回答就是自谦;如果反驳说自己同事的提问是带有“恶意”的,那张潮的回答是反击。

    哪一个都和“种族歧视”挂不上边!

    张潮知道这个拉吉夫已经没有“榨取”的价值了,转头又对其他记者道:“我在站台说过‘种族主义者’不是对我的污蔑,而是对基兰·德赛女士和印度人民的污蔑。

    为什么我一说‘我和基兰·德赛的差距在于我使用母语创作’,有些人就默认这是在贬低她,而不是赞美她呢?”

    一句话,问得在座的记者们哑口无言。

    不过cbs作为这次“种族歧视”报道的发起媒体,自家的尊严还是要维护一下,一个女记者很快问道:“我是cbs的记者乔安娜。

    虽然《美国印度人报》记者提问的方式有问题,但你这句话无论从语气还是神态,都是在表达一种优越感,而不是你所说的谦虚。你就是在反讽。

    我想,这点上美国的观众还是看得出来的。所以你确实有‘种族歧视’的嫌疑。”

    张潮立刻问道:“那你的意思是,我需要表达的正确态度是这样——非英语母语者使用英语创作,要远远优越于使用母语创作——对吗?

    也就是我因为使用了母语创作,所以远远不如使用英语的基兰·德赛女士?英语必须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文学语言?——对吗?”

    不等记者回答,他随即惊叹了一句:“how dare you(你怎么敢)?不,我宁愿认为这是乔安娜你的一句口误,而不是真的认为英语比中文,或者印地语更加高贵。

    国家、民族、语言,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更高贵、谁更低贱。乔安娜,你一定要谨言慎行啊!”

    女记者乔安娜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张潮的“母语写作论”只是有“歧视”之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