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小时的讨价还价,最终以30万元整成交。剩下的手续就交给中介去跑了。
张潮父母整个过程都被儿子牵着鼻子走,直到签字的那一刻,母亲还犹在梦中,难以置信地问道:“30万,就这么花出去了?”
张潮催促道:“还有中介费的……哎呀,你快签吧。买房子这种小事写长了读者不爱……不是,买房子这种小事,早买早享受,晚买它也没折扣。”
大事砥定。
在张潮的催促下,父母终于在他再次飞往燕京以前,搬了进去。他又只在“新家”里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去福海机场飞燕京了。
张潮心想,看来我和房子缘分有点浅啊……
回到北大街东院的新家,张潮开始填欠下的文债。
答应给陆金波的杂评集,9月前就要交稿,可还差2万字左右。6月份刚在燕京见面的时候,他朝人家拍着胸脯说7月份能搞定,结果现在都8月了,进度还和6月份一样。
事儿一多,他就把这茬忘了一干净!
《少年如你》的剧本写了不到2万字,大概还要再写2万字才能完稿,何冀萍那边已经在催了,希望他9月初能拿出初稿。
《蜗居》刚刚开了了头,不过好在这小说没人催,可以往后放放。
8月份还剩下20天,欠的文债4万字,看起来不多,日更2000字左右就行了。但是鲁院那边还有课,不好请假;8月17日是燕大新生报到日,接着18-19日新生体检,20日开始军训到26日。
月底他还要去沪上参加书展。
而9月5日,又是燕师大研究生新生报到日。
张潮现在感受到什么叫“文债如山”了,痛心疾首地反省自己要更会拒绝别人才对,当初要是对来大姐一咬牙、一狠心,自己就能多出10个整天的码字时间,
不过蚊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张潮决定先把杂评集写完,剧本尽量往后拖一拖。毕竟一份协议是9月份前交稿,一份协议是10月份前交稿就行。
但是杂评也不好写。不管是社会评论、文艺评论,还是新闻评论,都得有的放矢,不能瞎说八道。
改编不是乱编,杂评不是胡评。张潮在书房的座椅上往后一仰,思索起来。
忽然他想到了自己在鲁院的几次发言,以及围绕《蜗居》产生的种种讨论——这些不就是素材吗?
打开办公软件,新建文件,输入标题:
《大先生过时了吗?》《房子、票子和面子》
码到半夜,也才写完了第一篇。
第二天,张潮重新回到鲁院,又上了几天课,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吃饭的时候都要拿他那黑莓手机打两行字。
其他同学都夸:“小伙子热爱创作,精神可嘉!”
张潮心里想的是:“伱是没收人家20万……”
终于熬到周末,这是张潮在鲁院高研班上的最后一天课,大家为他举行了简单的欢送仪式,邹光明副院长也将“燕大新生报到单”和“燕师大新生报到单”同时交给张潮。
与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后,张潮挥别鲁院,回到了自己在北大街东院的小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