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2004:独行文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可悲的厚障壁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舅妈,我是婷婷,舅舅在家吗?……太好了,我现在过去。”

    另一边,张潮也办好了银行卡,回家前顺道拐去一家电脑店,花10元买了一张3.5寸软盘,方便把文章从广播室电脑复制到微机室的电脑上。广播室的电脑并没有联网。

    虽然2004年,U盘已经出现了,但是学校那批旧电脑只支持软盘。一张3.5寸盘,容量只有1.44M,连一部长点的小说都存不了。

    回家以后,他就把写作的事告诉给了父母,当然不是全部。一来这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二来博客中华或者以后什么报社、出版社有电话打到家里,也不会被当做诈骗。

    张父张母听完没有太诧异。儿子会写作他们一向知道,只是没有想到水平竟然到能给大报纸投稿的程度。不过也特地交代,不能因为沉迷写作而耽误了学习。

    张潮心想这不是要瞌睡就来枕头了吗,一模考砸有借口了!

    这方面倒是张父更懂,毕竟是老厦大生了,就询问道:“你写的都是什么文章?有没有底稿,给我看看。”

    张潮回答道:“没留底稿。不过都是批评,批评‘新理念作文大赛’。可能人家觉得这个有噱头吧?”他知道父亲比较崇尚冲淡平和的文章风格,自己那三篇近于危言耸听,攻击性太强,看了父子间恐怕又是一番口舌。

    发表以后他们就算看到了,自己也不在家里,吵不起来。

    张父道:“你之前不是很喜欢这个比赛吗?书都买了十几本。”

    “人是会改变的嘛。这几年他们的比赛越来越功利,文字也越来越模式化。我就忍不住批评了。”

    “你怎么突然又对写作感兴趣了?上高中以后,你就没问过我作文,也没再往家里拿作文比赛奖杯了。”

    张潮沉默了,没有回答。

    “你不想说就算了。能重写拾起笔就好。”张父也不追问,而是宽慰道。

    张潮心想,我倒是想说,可我真忘了……时间能磨灭很多记忆。二十年过去了,当初自己为啥中二地不愿意参加比赛,实在是记不太清。

    这时候,家里的电话响了,张母去接了电话,不一会儿,出来对张潮道:“一个叫东方兴的找‘午夜潮汐’,说是文章发表的事。”语气欣喜,估计是想不到儿子说的竟然这么快就被证明了。

    张潮去客厅接了电话:“喂……东方兴先生,我就是‘午夜潮汐’,初次通话,十分荣幸。报社那边有反馈了?”

    电话那头的东方兴一愣,张潮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年轻,还带着男性刚渡过变声期之后那种特有的清亮。对方才20出头?不过他很快调整好,继续说道:

    “您听起来真是年轻,冒昧的问一句,您还是大学生?”

    “年龄不影响发表吧?”

    “倒是不影响……英雄出少年啊。我帮您问过了,《南国周末》愿意独家登载你的稿件。”

    “稿费标准呢?”

    “《南国周末》的稿酬标准一向是每千字80-120元,这次独家用你的稿件,他们愿意出按120元给。三篇都要,差不多一万字整,大概就是1200。稿件登出以后的次月支付。”

    张潮没有意外,2004年左右报纸杂志的稿酬差不多就是这样。这年头平均稿酬最高的其实是《故事汇》,有千字300左右,谁让它销量高呢。

    当然这都是没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