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87我的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章,忍耐是一种大智慧(求订阅!)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听你的。

    一句“听你的”,让宋妤把接下来的话都收回了肚子里。

    她不敢再明目张胆关心下去,她怕这人趁机更进一步,自己到时候没法收场。

    有那么一瞬间,她有想过替子衿问问肖涵的心思。

    可回想起那瓶无疾而终的罐头,宋妤又熄了这念头:那也是个为爱一路谨小慎微的女人。

    想着在同学们眼里能和自己媲美的肖涵,却为一个男生忍耐这么多年,宋妤静静地看着他侧脸,心中迸发出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转眼春花灿烂的5月份到了。

    高考预考制度,是从81年开始,到89年结束。目的是减轻高考评判的巨大压力。

    这么说吧,嗡嗡嗡过去后,国内百废待兴,太多人想走高考这条路了,也只有高考这根独木桥能为困苦挣扎的人提供一条通往罗马的豁口。

    可那么多人拥堵而来,国家的相应机构处理能力有限啊,于是才有了这项残忍的提前筛选制度。

    一般来讲,像李恒所在的回县这种全国贫困县,一轮预考筛选下来的考生,起码半数有多。

    想象一下,寒窗苦读十几年,家里砸锅卖铁供养十几年,本是为子女搏个前程,结果却在临门一脚倒下了,试问他们苦不苦?

    苦!

    但没办法,大伙都苦哇。

    这也是这年代大学生含金量非常高的原因。因为国家招生少,录取率低,竞争残酷,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选拔出来的人才,毕业就有工作分配。

    不过这些残酷很难波及到邵市一中来,更是与全市尖子生荟聚的204班无缘。

    因为他们在中考之时就赢在了起跑线上,预考如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只是走走流程而已。

    预考结束,李恒迎来了高中时期的最后一个月假。

    才走出考室,隔壁考场的杨应文就喊住他:

    “李恒,明天你要回家吗?”

    这个学期自开学以来就没回去过,李恒当然想回:“回,有点想家了,你呢?”

    杨应文说:“你知道的,我和他关系历来不好,上次月假回去还吵了一架,这次本来是不想回的。

    不过三姐写信告诉我,她要定亲了,希望我回去。”

    杨应文口里有“他”,指的是她爸爸。

    杨家有4个娃,全是女儿。

    这可把杨父气坏了,本来生下杨应文后,她爸已经把她偷偷送人了的。

    但她妈妈死活不愿意哇,说她梦到小女儿是文曲星下凡,将来必有出息。最后拿菜刀抵住脖子以死相逼,才逼着杨父把小女儿找了回来。

    当时这是村子里的一桩大丑闻,好多人看笑话。

    由于这事,在村里颜面尽失的杨父打小就讨厌她,骂她断了杨家香火,骂她是杨家罪人,扫把星。有什么好吃的好穿的也都是紧着几个姐姐,没她的份。

    长此以往,心里记仇的杨应文连“爸爸”都没喊过,都是用“他”代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