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李恒笑笑道:“可以的,我不急,还请两位替我保密身份,那回头见。”
说完,他打开房间门,真走了。
陈小米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皱了皱眉。感觉自己苦心将的一军又成了空气。
过了会,平复好心情的邹平对王润文感谢说:“王老师,今天麻烦你了,我现在得跟社里领导联系,就先走一步。”
王润文送他到门口,“这是举手之劳的事,邹编辑太客气了,请慢走。”
一下子走了两个,屋里瞬间冷清下来,陈小米打量一番王润文,尤其是多暼了几眼其饱满的胸部,最后也提出了告辞。
…
“叮铃铃…叮铃铃…”
沪市,《收获》杂志主编办公室。
等到铃声三响过后,主编停止跟对面的巴老先生聊天,起身拿起了听筒。
“喂,哪位?”
“主编,是我,邹平。”
听到是邹平,廖主编瞧眼旁边的巴老先生,连忙问:“情况怎么样了?《活着》后续部分如何?”
邹平回答:“情况有点复杂。但《活着》后续部分很好!非常好!比前面的4万字更上一层楼…”
话到这,邹平顿了顿,感觉自己有点语无伦次,措辞一番才继续说:
“我很久没看到这种水平的作品了,这是我入行以来收过水平最高的投稿,估计今后数年也很难再有了。”
廖主编是了解邹平的,性格沉稳,不爱吹牛,是实干型人才,他连番说好,那《活着》后续部分就肯定差不了。
廖主编紧着问:“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尽早拿下?难道是“人民文学”抢走了?”
“暂时还没有…”
这是请示社里,邹平不敢有任何隐瞒。
当即把李恒的年纪、学识谈吐、灵感来源二大爷、读过几百本藏书的事、以及印数稿酬的要求原原本本讲述了一遍。
一字不落,没有夸张,也没有缩减,主打一个真实还原。
廖主编耐心听完,面部表情不比陈小米和邹平好多少,全是愕然。
半晌,他看向巴老先生,问:“老师,您可听到了?”
这么安静的房间,自然听到了,巴老先生含笑点头。
廖主编一脸惊讶:“17岁!不到18岁!写出了《活着》,您信几分?”
巴老先生静默良久,感慨说:“有些东西有就是有,装不来的,你没听到人家父亲是干教育工作的?没听到那几百上千的存书?”
廖主编说:“可是…”
巴老先生挥手打断:“小邹说,竞争对手跟这十二月来自同一个地方,人家没有当场怀疑存书和二大爷,那多半是存在的,多半是真。”
廖主编问:“要不要邹平去调查下?”
巴老先生摇了摇头,“能写出《活着》的人,是天才,不适合贸然打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