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李楷固,收拢伤员,送到正门两侧的箭寨中!”
“秦晙,调整兵力,务必保证战力平均,可以有效的防止敌人反扑!”
二将刚领命转身,疲倦和疼痛,瞬间涌上整个身体,头晕目眩的李贤,直直的倒了下去。
这可把秦晙和李楷固吓坏了,赶忙跑过去抱起了李贤,检查身上的伤势。他们只看到了在战场上李贤,睿智、英勇,却忘却了他其实只是一个十三岁少年。
“殿下,殿下,你醒醒,你可别吓臣啊!”
“你大爷的李楷固,你手能不能轻点!”
被骂的李楷固,也顾不上与秦晙计较,一层层地脱着李贤身上的铠甲!直到拨开里衣,见到都是轻伤后,才长长地的出了口气。
“问题不大,我先帮殿下包扎一下,等下你亲自送回头寨去!”
说完这话,李楷固将李贤脱下的衣服,撕成布条,小心翼翼的包上。然后,撤下自己的大氅,与秦晙一起,将他包裹严实,放在马上。
“行了,后面的事都交给你了,我必须第一时间,将殿下送回去,除了差错,你我都担待不起!”
......,李贤醒来的时候,已经身处营寨之中了,军中的医者正在为他清理伤口,一下,又一下,刺痛感,每分每秒都刺激着他敏感的神经。
知道他看到摆在一旁的“针头线脑”,才略微感觉到这个时代,也是有它的“先进性”的。
“你确定,你会缝合伤口?”,李贤还是有些不确定,所以他不得不再问一遍。因为这老头看起来,却是有些不靠谱。
见雍王质疑他的专业素养,老头也不急,手上继续清洗伤口,嘴上却开了闸,像嘴炮一样,给李贤普及知识,或者可以看做在说教。
《诸病源候论·金疮肠出候》载:“金疮肠断,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而纳之。但疮痛者,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这是目前来说最早记载这种医术的书籍。
自隋至唐后,形成较为完整的清创缝合术外,对缝合伤口的材料亦有了改进和提高,最重要的就是使用桑皮线缝合肠管和皮肤,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良好疗效。
贞观朝的神医-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就有明确的记载,并列举了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所谓桑皮线,即取桑树之根皮,去其表层黄皮,留取洁白柔软的长纤维层,经锤制加工而成之纤维细线。桑皮线不仅制作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且不易断折,更有药性和平,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的治疗作用。
“好好好,本王信了,能告诉我,你到底是谁吗?”
李贤是这支军队统帅没错,可他没有过目不忘的记性,更不可能记住军中的每一张脸。而这位老医官,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说的是头头是道的,一看就是大有来头。
最主要的,当着他这个亲王的面,还跟自来熟一样的磨叨,绝对是有来头的存在。
“老臣甄颌,家父甄权曾在贞观朝当过太医院正!老臣子承父业,也曾是太医院的一员!”
“殿下小时候,还吃过老臣开的药呢!那时候,殿下才那么小一点。时光匆匆,转眼间,殿下已经能上阵杀敌了。”
太医院几乎是家传的买卖,太医们也几乎是父子相传,以保证医术可以顺利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碗饭可以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