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正是少府监掌印太监,大明财神杨金水。
“沈万象/王用汲见过杨公公。”
“两位,咱家奉皇上的旨意,接你们进西苑。”
皇上接我们进西苑?
沈万象和王用汲激动得浑身颤抖。
自己一行人上午刚到京师,下午皇上就叫人来召见,看来皇上不仅很重视自己的出使,对自己的出使结果也非常满意。
“杨公公,我叫随员把整理好的卷宗文档拿上。”
“好。”杨金水干脆地答道。
过了一会,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两口木箱抬上马车后面的行李架。
杨金水看着沉甸甸的木箱,转头看着沈万象和王用汲。
“还有这么多卷宗和文档?
此前不是叫海船转送回来四批次,足足两百七十九口木箱。旁人还以为你们不是去出使海外,是去打劫的。”
杨金水的玩笑话让沈万象和王用汲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
“杨公公,此前转运回来的不仅有学生们沿途做的笔记,收集的各国文档,还有赵士祯率领的科考队收集的各国书籍和艺术品。”
杨金水笑着点点头,“这些咱家知道,因为支付这些物件的钱财,经咱家的手,耗费不小啊。
不过都知道的,皇上再三告诫我等,既然走出去了,就要放开眼界,俯下身子,好好把这个世界看仔细了。丑的、美的、好的、坏的,都要看清楚。”
三人上了马车,关上车门,杨金水在车厢里拉了拉一根绳子,车外有铃铛响起,马车夫一甩缰绳,马车缓缓地启动。
“两位出使海外,历时五年,确实辛苦了。”
沈万象和王用汲连忙答:“为皇上效命,为朝廷效力,只是略尽本分而已,不敢说辛苦。”
“你们此前送回来的出使笔记,皇上都一一御览,赞不绝口,称赞两位是大明放眼看世界第一人,也是我大明开展外交事宜的第一人。”
“能得皇上点评几句,不负皇命,学生倍感荣幸,不辱使命。”
“皇上叫翰林院整理你们的笔记文卷,第一卷初稿已经出来了,等着你们回来审校确认,然后司礼监就可以刊印了。”
“刊印发行?”
“对!皇上还给这文卷取了名字,《西国志略》,还御笔题词。你们都知道,皇上很少给外面题词。”
知道,皇上的字写得不好看,所以不会到处题词。
他给外面题的词屈指可数,《万历大学》、《皇明朝报》、《洪武军事学院》、《西山军官学院》、《新明通讯社》、《大明文艺工作者联合会》、《卓吾丛集》、《太岳文集》.
一个巴掌都数的出来。
居然为自己的笔记文集御笔题词!
沈万象和王用汲对视一眼,心情更加激动,倍感荣幸。
马车在宽敞的街道上继续行驶,窗外京师的景象,沈万象和王用汲没有心思去观赏,看着杨金水,急切地想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