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友良抿了一口小酒,“这位公子的父亲,肯定是落魄失势了。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又如何?松江府的前首辅徐府都被抄家了。
他那位世叔府上的管事,肯定是位势利眼、捉狭鬼,看人下菜,落井下石,故意戏弄羞辱他。
偏偏这位公子主仆不谙世事,不识时务,还拿着十年前的老黄历在这里摆谱。”
李瑄一听,觉得很有道理。
“私赠堪合,公器私用,此前在国朝是蔚然成风,屡禁不止。晚辈也听说过,两京兵部,各地巡抚巡按,拿着堪合,赠送给自家亲戚子侄,然后是世交后辈,到最后,几乎只要是能攀得上关系的,都会赠送一份堪合。
反正耗费是朝廷的,人情却是自己的。
于是无数官宦子弟,名士大儒,拿到堪合免费畅游天下,没钱了还能狐假虎威,敲诈一笔路费。
全国驿站耗费无数,全部以苛捐杂税摊派在地方百姓头上,苦不堪言。皇上就是鉴于此害,这才下定决心进行彻底改革,行了如今新法。”
李瑄说得没错。
驿站制度的巨大漏洞,对于财政制度混乱、赋税紧张的明朝而言,为祸巨大!
如果按照正常历史,再过几十年,南直隶江阴会有一位徐霞客,游遍大明各地,写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留名青史。
徐霞客屡次科试失败,连个秀才都没考中,心情郁闷才决定四处游历,排遣心情。
不是官员也没有功名,为何能免费遍游各地?
因为他出自江阴徐家,江南名门,父祖都是东南名士,往来无白丁,亲朋好友多有做官的,遍布全国。
无论去那里,都能跟地方官和巡抚巡按们攀上关系。
可以在驿站白吃白喝的堪合还是小事,徐霞客可以通过地方官拿到官牌,随时在地方征发民夫。
最让人无语的是,徐霞客享受这样的待遇,在当时看来是司空见惯,因为他是士子儒生阶层一员,有资格享受这些特权。
《游记》里徐霞客自己记载,在广西桂林,他知道阳朔有风景绝佳的胜地,便要带着仆人去游历。
只是那里山高路远,非常不好走,于是便从地方官那里讨得一份官牌,就地征发十名民夫,两匹马,给他抬轿子,托运行李。
可那会是崇祯年间,天灾人祸不断,世道凋敝。
附近乡村的青壮不是躲逃起来,就是被官府强征走了,里正地保根本征不到足够的青壮当民夫。
徐霞客不管,要是耽误我游山玩水,往县衙投一张拜帖,叫县官老爷打你的板子。
里正地保被逼得实在没法子,只好在村里征发了苍头老人和妇人若干名,凑够十人,又借了一顶滑竿,抬着徐霞客,扛着他的行李上路。
山高林密,路途艰难。
路上征发来的民夫心怀抱怨,丢下行李想逃走,徐霞客叫仆人用鞭子把不听话的民夫狠狠抽了一顿,终于让他们老实了。
徐霞客主仆开开心心游历了几日,挥毫记下这美不胜收的风景,让世人知道桂林象鼻山,知道阳朔之美。
正是知道这段历史,加上李自成的经历,朱翊钧对全国官吏、家眷以及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