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在讨论以铁路为纽带建立经济中心,他在考虑建设新农村新农业。
“隆庆元年,经历了东南剿倭、北方征虏后,大批老兵或因伤或年长或自愿,纷纷退伍。兵部和吏部联手,把他们安置在农村里,以为乡村治保和游徼,负责乡村治安,维护地方稳定。
后来各县又陆续设乡公所和镇公所,改巡检和游徼为派出所和民兵营,安排官吏和转业军官任职。
村治保依然还在,还有村民兵队长,继续在最基层维持社会治安。
这算是朝廷对村镇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次尝试。当时负责此事的是张师傅,他是内阁阁老兼吏部尚书。
只是他后来提出考成法,又迁任内阁总理,总领国政,这件事就慢慢放了下来。
那会朕的主要精力也放在推行万历新政改革,无暇旁顾。
不过这些年,农村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清丈田地、普查人口,把大明各地的农村家底都摸清楚了。同时也按照居住聚散情况,废保甲里正制度,重新编为村组。
其中村是行政单位,组是农户们互助单位但其余的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现在新政初见成效,考成法也颇见成效,村镇基层组织建设之事,也该继续往前推进。”
潘应龙应道:“臣领旨。只是臣愚钝,不知道领悟皇上旨意到没到位,还请皇上垂训点拨。”
“凤梧先说说你的领悟。”
潘应龙答道:“是,皇上,请容臣整理一下。”
“没事,你慢慢想。”
朱翊钧端起茶杯,慢慢踱到窗户旁边。
这里是滦州钢铁集团的招待所,有一大两小三栋建筑。
这些年,各地来滦州参观学习的官员、学子和百姓们很多,为了招待贵宾,滦州几大企业修建的招待所档次都不错。
大建筑是八层楼高、一层有二十间房的宾馆。
小建筑就一个大院子套两个小院子,每个小院子里各有一栋单独的楼房。三层楼高,新式建筑,风格大方又雅致。装修精致,居住舒适。
朱翊钧居住在最好的一栋楼房,四位资政大学士居住在另一栋。其余的资政学士和朝议大夫,居住在宾馆里。
与潘应龙谈事的房间在二楼,通过郁郁葱葱的树木,看到远处的滦河,如玉带一样蜿蜒在燕东大地上。
“皇上!”
过了十几分钟,潘应龙出声了。
朱翊钧闻声转头。
“凤梧想好了。”
“想好了。”
朱翊钧快步坐回到沙发上,洗耳恭听。
“皇上,臣对皇上刚才那番圣意总结了一下,村镇基层建设的目的是建设新农业和新农村,也就是在大明村镇落实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
目标明确了,那么就可以对应入手。
首先就是加强乡镇公所的官吏队伍建设。乡公所和镇公所,从编制上是县府派驻到乡镇的官府机构,也是最基层的正式官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