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就是万历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五章 李贽的战斗力 (3/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sp;“楚侗先生问,孔圣人神主牌位何在?”

    耿定向不怀好意地盯着他,气势更盛,“没错,老夫就问江夏公学为何不供孔圣人神主牌位?”

    站起身的李贽答道:“江夏公学为何要供孔圣人神主牌位?

    孔圣人神主牌位,自然供奉在孔庙。江夏公学,乃朝廷所立,不是一家一门的私学,为何要供孔圣人神主牌位。”

    耿定向脸色大变。

    他主持的问津书院,位于武昌府旧邾城地(新洲区)。

    西汉年间,当地出土一块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秦隶大字。于是淮南王刘安在出碑处修了一座孔庙,又把当地的山改为孔子山。

    前唐杜牧任黄州刺史,改孔庙为文宣庙,开始在此讲学。南宋时被称为孔子庙学,朱熹曾在此讲学。

    到了前元,湖广儒学提举龙仁夫,晚年隐居孔子山中,在孔子庙右侧修建学舍,立院讲学,正式创建书院。

    到了国朝,改名为问津书院,属于湖北境内孔教儒家、程朱理学最顽固的“堡垒”。

    李贽此答,不仅说明了江夏公学不设孔圣人牌位的正当理由,还暗指问津书院从孔庙附属学舍起家,讲述的不过是一家之言,不足为道。

    耿定向双目喷火,“公学公学,不供孔圣人牌位的公学,究竟教的什么学问,育的又是什么人?”

    李贽的回答掷地有声:“公学教的是强国富民的学问,育的是天下为公的学子,故而叫公学!”

    天下为公!

    众人一片哗然。

    读过圣人经义的士子,都能背得出来自《礼记.礼运》的典故名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江夏公学都立志于天下为公,拜不拜孔圣人牌位,还真是说得过去。

    毕竟这天下有皇上,有万民

    耿定向气得脸色发黑:“哪里来的邪说异学。

    四书五经,篇篇讲的都是治国大同的道理,千百年无数仁人志士皓首穷经、镂心鉥肝,所求也都是天下大同。怎么到了你嘴里,如此不堪?”

    李贽嘴角浮起轻蔑的笑意:“为天下大同在四书五经里皓首穷经,都镂心鉥肝了千百年,那老夫试问,可曾实现过?”

    耿定向一口老痰卡在喉咙,卡得他直翻白眼,身子直挺挺往后倒。身后的耿定理连忙扶住兄长,不停地给他轻拍后背。

    过了好一会,耿定向才把这口老痰吐出来,慢慢地缓过劲来。

    站在旁边的李万意差点笑出声。

    卓吾公出马,那就百无禁忌。

    李万意在北京国子监读过书,是卓吾公的学生,知道当年卓吾公提出新学时,饱受无数指摘和攻击,几乎天下大部分士子都与其为敌。

    卓吾公能坚持到现在,还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宗师,把新学变成大明显学,除了皇上的力挺和东南新势力的暗中支持外,还跟他自己努力有关系。

    最艰难的时候,他被无数的名士大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