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正式开始磨勘,从九品、九品一级级往上升。
乡试部分优秀者和南北国子监监生可参加会试,会试录取者为实习官员,半年培训和观政合格者,直接从八品开始磨勘晋升。
会试部分优秀者,被选为庶吉士,一年也就十五位,吏部“小名单”的人物,培训和观政合格后,起步就是从七品。
大家把颁布的新学政制度研究透了,没人再去就读问津书院了。
只教四书五经,包进府学和省学吗?
不包?
那我学个屁啊!
我读书是奔着前途去的,又不是个人爱好。
饱读史书的耿定向知道,理学在国朝兴盛了两百年,完全在于太祖皇帝乾纲独断,制定的科试制度里,读理学能考中举人进士,能做官。
所以天下读书人才会趋之如鹜,摒弃了其它学问,专心扎在四书五经里。
科试不中,你就算是才高八斗、有经天纬地之能也没用。
现在万历帝挟不输太祖皇帝的威势大改科试制度,这是在刨名教理学的根。
如果完全这样考试,耿定向还高兴了。
现在有资格参加乡试和会试的秀才举人们,只会四书五经,你考那么多杂科,他们根本没希望。
绝了他们的路,终会酿成大祸。
耿定向乐于见到。
可是朝廷打了补丁。
现在的秀才和举人们,都可以参加乡试和会试,博取入仕资格。目前的考试难度降低,主要考秀才举人拿手的国文,其余只考数学和格物基础,还非常简单。
此外,朝廷出版了《数学》和《格物基础》“考前辅导书”,速成简易版。还鼓励秀才和举人们到各府级公学补习数学和格物基础,免费。
不过朝廷也提醒了现有存量的秀才和举人们,抓紧时间,等到省级公学学子大批毕业,开始参加乡试和会试,竞争对手变强,考试难度也翻倍提高。
还有个三四年的缓冲时间,你们好自为之。
一点漏洞都不留啊!
耿定向心痛啊,看着李贽、曹国宗,还有武昌知府、知县等一干官员,眼睛都要喷出血来。
你们也是读圣人经义,科场连捷搏出来的。现在你们的根基被刨了,为何还不出来反对?
但耿定向知道,这根本没用。
这些官员对新的学政录才考不考四书五经是无所谓,反正他们已经上岸了。现在的现实情况是他们支持新学政和录才制度,就能继续做官;敢反对,立即没官做。
严重的可能会与王遴、李珊等人一样,秋后在菜市口吃一刀。
这些官员会怎么选?
耿定向恨得牙根都要咬碎了,双目微红,一身的怨气让旁人都略有所感,不敢靠近。
耿定理看在眼里,不由上前去,轻声劝道:“兄长,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置气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