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一出,翰林院就更加穷途末路?”
是啊。
典范汇集一出,所有公文都用新格式和新笔法,这让擅长玩文字游戏,包揽朝堂公文诏书的翰林们毫无有武之地。
原本还在卤水池里,现在连屎都吃不到热乎的了。
沈一贯讪讪一笑,算是默认。
张四维捋着胡须,老神在在,“不疑,你想错了!此《典范汇集》一出,老夫反倒找到翰林院复起的机会。”
沈一贯眼睛一亮。
翰林院复起,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自己人在国史馆,挂的官职却是翰林院编修。
水涨船高。
翰林院复起,自己不也就跟着起来了。
“凤磐公,还请指教。”
沈一贯拱手虚心地说道。
“不疑,老夫且问你,翰林院职责是什么?”
“凤磐公,翰林院专掌制诰、史册、文翰等事务,编修国史、整理起居录、起草诏书草稿,为皇上讲解经义,为皇子宗室讲课,详细校正各类文书存留为档,同时并备天子顾问之需。”
“不错,本质上我翰林院专职就是写文章。《典范汇集》看着改了公文格式,换了新写法,好像是刨了我翰林院的根。
可是文章就是文章!没有一定功力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典范汇集》里有定,公文虽分十二种类型,但宗旨都必须是‘通俗易懂、精简准确、意思完整、条理清晰。’
不疑,你是翰林编修,细毫小笔也写秃过好几支,一篇文章要想满足以上四条宗旨,难还是易?”
沈一贯沉吟十几秒钟答道:“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张四维一拍大腿,“没错!说难也难,对于一般官吏来说,一篇文章要做到以上四点,确实很难。
说易也易,对于我们翰林来说,却是非常容易的。
只不过是换一种写法,不再卖弄,直白简略,稍微练习一段时日,就能写出达到要求的文章。
你看,我们不是还有用武之地了吗?
此外,不疑,你有没有发现,这《典范汇集》里说的只是公文格式,有没有提及诏书制敕?”
沈一贯眼睛一亮,“凤磐公高见!《典范汇集》里没有提及诏书制敕,说明这些文策还是沿用旧格式。
我们翰林左手能写新规范的公文,右手能写旧制式诰诏,天下舍我其谁也?”
沈一贯越想越兴奋。
大家基本上摸清楚万历帝的脾性。
只要你有用,就能得到皇上的关注和重用。
这几年,逐渐被边缘化的衙门,都是在他看来没有什么用的部门。现在张四维替翰林院找到自己的价值,定然能焕然一新。
沈一贯忍住激动问道:“凤磐公,当下要怎么做,学生能帮上什么忙?”
这锅热汤,自己必须要挤进去,必须要最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