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东平给这三县的下行文书都是用的‘檄’,行文劈头就是‘告水合县司农监令……’。
单看公文样式和开头就知道这三县所犯过错很大。
因为其余的县,下行公文都是用的‘牒’,行文开头也只是宣、问、察,口气也比较温和,而且文牒只是内部投递,不予公开。
“这些错误案例,你需引以为戒,来年说不定都会在庙考中看到类似的题目。”
“是,我会好好看看。”
十二月二十一日,冬至。
冬至三天,也为冬评。
由于冰灾,谷城司农监,没有再出实地考核,而是按照南阳郡的指示,把这次冰灾作为了案例,当做题目出给了吏员们。
赵兴本无需参考,但他也还是去了。
三日后,南阳郡司农监公布冬评结果。
谷城获得庙考名额的,仅有十五人。
按照惯例,这十五人,恐怕还只有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能够通过,得以正式纳官。
至于司农监其余四百多人,全部成了陪跑的,连庙考的资格都没有。
“今年又白忙活一场。”
“只有十五个庙考名额,去年都有二十五个。”
“有什么用,去年二十五个,最后也只取了五个。”
“那五人选调去了上党、凤山等地,远离家乡千里之遥,有什么好的。”
“别酸了刘兄,那至少也是从九品了啊,真要是给你这个机会,你爬都会爬过去。”
“那倒也是,哈哈哈哈。”
告示榜单前,许多吏员纷纷议论着。
赵兴也抽空去看了看,当他过来的时候。
许多吏员都纷纷让开位置。
“赵兴过来了!”
“赵兄,恭喜了!”
“都让让,让赵大人先看。”
“这十五人中,赵兴的机会最大,是我谷城司农监的希望啊。”
赵兴拱手回礼,在看完告示之后也没多做停留,很快离开。
一月五日,小寒。
阳气略增,持续了许久的冰灾,在南阳郡各县通力合作下化解,回归正常水平。
忙碌了一个多月的陈时节,也终于返回了谷城。
“明山、水合、党月这三县的司农监官员,真他娘的是蠢材啊。”
“老子跑过去帮忙这半个月,差点没给这三个地方的蠢货给气死。”
陈时节喝着小雪酒,一边吃着烤肉,直到现在都有些激动。
“怎么回事?”赵兴问道。
“还能怎么回事,蠢的!尤其是水合县的司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