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82从香江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7章 开幕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册《三体》大概十几万字。”

    空气里弥漫着混合了冷却剂和焊锡的气味,

    翟远走进南韩电信公社的设备间,四面墙上贴满灰色防尘塑胶板,墙角摆放着sun microsystems的工作站和ibm的磁带机,冰箱大小的服务器发出隆隆声响,指示灯红绿交替,工作人员抱着满是打孔纸带的回收箱穿梭往来。

    一间这个年代典型的互联网机房。

    “卫sir,十万字一本书,大概有这么厚吧?”

    翟远往外退了两步,远离了老式拨号调制解调器刺耳的连接声,对一同来参观机房的卫亦信,比了个一拃宽的厚度。

    卫亦信将好奇的目光,从crt显示器上绿色闪烁的连串命令行上收回,望向翟远点一点头。

    “那又怎么样?难道有了互联网,你还能节省纸张?”

    卫亦信语气不咸不淡,显然对翟远玩失踪跑路来南韩这件事,仍有些不爽。

    “节省纸张是硬件相关的问题,不过你感兴趣,我也可以介绍下嘛~”

    翟远哈的一笑,丝毫不在乎对方的态度,说道:“ibm电脑搭载的外置硬盘,现在可以扩展到80mb,即是一台电脑里,差不多就能存储……”

    说到这里,望向一旁的陶宗颐问:“多少?”

    陶宗颐笑道:“换算成文字大概四千多万,也就是四百多部。”

    “听听!这就是科技啊卫sir,一个硬盘四百本书,十个硬盘几多?”

    翟远对卫亦信咧嘴笑道:“分分钟盖过香江大学的图书馆,你话有冇节省纸张?”

    卫亦信乜眼望着翟远,不以为然道:“一台电脑几万块港币,不谈便携性,成本比书可贵太多了。”

    “所以说啊,做人要拥抱时代,大东电报局没有在香江做起宽频业务,连你这位港督都不了解今时今日科技的进步,以为现在还是前几年硬件起步的阶段?”

    翟远笑眯眯说了句,指着电信公社的机房说道:“南韩用uucp协议搭建的互联网,现在主要流行的范围位于各大高校当中,信号传输速率60kb每秒……老陶,你来举个例子。”

    陶宗颐再次说道:“如果我们继续用刚才四百本图书来做比方,60kb每秒的传输速率,理论上传输四百本图书大概只需要花费两分钟时间。”

    翟远接茬说道:“即是话,只要在南韩信号基站的辐射下,无论你跟我距离多远,我只需用两分钟就能把这四百本书送到你面前。”

    卫亦信闻言皱了皱眉,这显然涉及到他的知识盲区。

    实际上英国也有互联网,且仅仅比东洋迟了一年时间,是使用coloured book搭建的联合学术网,但英国鬼佬对这方面的热衷程度,明显比美利坚鬼佬更低,此时nsf已经在美国建立了五个超级计算中心,大英还在左右摇摆,在这场互联网协议大战中,纠结着究竟是使用欧洲推行开放的osi系统协议,或者美利坚的tcp协议上左右摇摆。

    “《龙珠》的作者鸟山明前几年画完手稿,需要开车十分钟去编辑部送稿件。”

    翟远继续道:“之后他购置了一台工业级的传真机,总算可以在家将手稿传真过去,不必每个礼拜驱车出门。现在更方便,集英社的编辑部配备了苹果电脑,鸟山明连占地方的传真机都可以扔掉,我前段时间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