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这一点,崔延佑就比这些小将看得清楚的多,他是真的和王谧协作打过仗的。
他很清楚,没有王谧,他们就什么也不是。
晋军不会取得这样的战绩,而北府兵呢,也一样不能称雄,于是,崔延佑就非常谦虚,他不会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也不会不经王谧同意就轻易允诺朱序。
“怎么样?”
“朝廷那边有回信了吗?”
万全摇摇头:“还没有。”
“那就只能等了。”
“若是过几日,大军是奔着我们这个路线来的,那就可以断定,大王已经做好准备从天水这边进军了。”
现在,这是提早判断晋军动向的一个好办法,按理来说,在哪朝哪代通信兵的行动都是最为迅速的。
比方说,大军开拔之前,传令兵就已经行动起来了,行程提前了足足两天呢!
王谧的命令应该比大军更早到达汉中才对。
但是呢,古代毕竟交通条件极差,往来传信效率极慢,即便是传令兵用尽全力,到一个驿站就换一匹马,也很难在十天内,从建康城出发把消息送到汉中。
绝对没那么快,要尊重物理的差异。
于是,判定大军行进的方向倒是变成了一个不错的捷径。
只要他们是奔着汉中方向来的,那最后的目标也肯定就是汉中,崔延佑这边也可以提前准备起来了。
准备什么?
当然是迎接王师了!
琅琊王,很快就可以再见面了!
…………
另一边,传令兵正在快马加鞭中,而琅琊王呢,已经慢悠悠的抵达了京口。
不是他不急,他也很急,但是,再急也要先到京口去和大部队会合,才能一同启程。
再说了,就在京口的对面,还有一个危险的人物在那里杵着了,大战在即,王谧不能对他视而不见。
再说了,这边还有一干好兄弟都在等着和他一起上战场呢,要是抛下了他们,王谧还想不想混了?
为了能够尽快和刘裕他们见面,王谧又重新把队伍精选了一下,带上一部分亲兵,还有几个好兄弟,先行奔向京口大帐。
至于后方的大部队,自然可以稍慢些,缓缓进驻京口,这也是在长途跋涉之前,将士们难得的休整时间了。
大家要抓紧些,可不能荒废时辰。
甚至听说建康城来的大军逐渐要进驻京口大营,还要休整两天,这京口周边的青楼都热闹起来了。
好家伙!
客源!
都是客源呐!
姐妹们,还不赶紧打扮上,行动起来?
建康来的将士,那可都是有钱人,大大的有钱,比京口这帮穷酸鬼强多了。
正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姐妹们这里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