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群臣先前就对此有察觉,今日的朝会之后,感受就更明显了。
吏部侍郎李若星下朝时感叹道: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当今陛下是真的在践行啊!”
这句话引来很多臣子认可,但也有人说道:
“民贵称得上是真的,君轻却不见得。”
“而且我等臣子,位置又在哪里呢?”
“这重制礼乐,总不能把我等的地位给制没了,以后全听陛下和国会的。”
群臣闻言大笑,不认为这种事会发生。但也有人深思,因为他们确实察觉到官员的地位在下降。
很多人借此谈到了京察,以及用京察的办法对山西官员第三次清洗。抱怨官员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崇祯朝的官是越来越难当。
眼看这些人再说下去,就要抱怨当今皇帝。负责廉政和司法事务的大学士杨景辰,轻咳一声出言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等臣子忠于朝廷、忠于社稷,自然是社稷之臣。”
“将来君、臣、民共治,我等臣子居中。”
“万不可妄自菲薄,自己小觑了自己。”
这个解释,让听到的臣子眼前一亮,感觉找到了臣子的地位。
同时对杨景辰说这番话也有些愕然,惊讶于这个被皇帝提拔的铁杆帝党为何敢把臣子放在君主前面。
不过想到民众的地位还要更前,这些人也就释然了:
显然孟子的话只是说说,将来就算君臣民共治,也是“君为贵,臣次之,民为轻”。
不过不管如何,臣子都要加入进去,地位还要居中。
之前皇帝提出的“天子与万民共治天下”,开始被他们更认可的“君臣民共治天下”所取代。
杨景辰借着把“社稷”解释为“社稷之臣”,得到了很多臣子的称赞。认为他虽然效忠皇帝,却仍记得身为臣子的责任。
这样一位维护臣子地位的官员,显然是能够代表臣子的。将来成为首辅,也会让很多人服气。
韩爌看着在自己眼前发生的这件事,深深感受到压力。
因为直到现在,他这个首辅都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治国方略,都是被皇帝和臣子推着向前。
尤其是山西发生的事情,让他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在不稳。
如果不是皇帝为了稳定把弹劾风潮压下去,估计他现在就有可能被迫去职。
但是皇帝能保他一次,却不一定保下一次。特别是如今的首辅是任期制,他到后年八月底就要卸任。
以他现在的表现,皇帝很可能顺水推舟,让他到期离任。甚至能不能坚持到后年都是两说,有可能中途离任。
这让他深切感受到,崇祯朝的首辅不好当,尤其是他如今还有这么大的权力: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