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已经在加紧制造新式火铳的朱由检,能够从容调兵,扑灭这些反贼。
当然,舆论上的反贼同样不能不防,朱由检决定加强对舆论的掌控,在报刊从业人员的头上,悬上一柄利剑。
很快,在朱由检的示意下,通政使杨所修指使监察御史杨维垣上疏。认为报刊从业者既然以民间御史自居,就应该像官员一样接受监管。
否则只有权力不受监督,就会有人以权谋私,带来种种混乱。
为此,他还以前段时间女子学堂被攻击为例,认为这是一些人仗着手上的权力谋私,压制女子满足他们的私欲。
所以他认为对报刊行业从业者,应该像官员一样监管。御史可以监督弹劾他们,他们也应该申报财产。
这篇奏疏在《邸报》上公开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
报刊行业的从业者,自然大多是反对的。
但是对所谓的“民间御史”极为看不惯的官员,则对此纷纷赞同。认为应该对这些越来越胆大的人监管,约束他们的言行。、
这个提议是如此得官心,以至于就连朝堂上的东林党人,都没有对杨维垣这个阉党余孽的奏疏提出反对意见——
显然在这点上,官员们的立场是一致的,认为应该压制民间能挑战他们的人。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王在晋,甚至写了一份言辞激烈的奏疏。认为不但报刊从业者应接受监管,议会议员、候选人,甚至协会委员,同样应该受到监管。
意图借助此事扩张都察院的权力,把有能力挑战官员权威的人,全部一网打尽。
这份奏疏得到很多臣子支持,朝堂上的大臣一时纷纷进言。
朱由检看着这些奏疏,感觉事情超出控制的同时,认识到这是保守派的又一次反击:
“有些人借此生事,想推翻重制礼乐啊!”
“这些民间势力可是朕登极后扶持起来的,为的就是制衡官僚集团。”
“看来官员们看到了苗头,想要压制他们,甚至把重制礼乐的政策实际推翻。”
扶持民间力量和官僚制衡,是朱由检登极后极力推动的。
他之所以同意建国会,为的就是用国会所代表的民意,制衡官僚集团。
官僚们对此有的是赞同的,因为他们也想用民意约束皇帝。
而且在大明官僚的身份是很难继承的,没有世官身份的家族,很难世代出现官员。
这些人为了保障后代的富贵,自然支持皇帝和万民共治天下。
但是也有一些官员,对自己拥有的权力极为敏感。
他们在察觉到自身的权威受到挑战后,本能地想要压制挑战者,把他们镇压下去。
这些人即使明面上没有反对重制礼乐,实际却站在了重制礼乐的对立面——
因为朱由检重制礼乐的核心就是设立国会,把大明由君主专制,向着君民共治转变。
所以朱由检察觉到这个苗头后,立刻决定进一步加强国会,避免有些人出现误解,想要推翻重制礼乐。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