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5章 五层需求理论 (1/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确定了耕者有其田的相关条文后,群臣总算放下心来。

    他们都知道当今皇帝喜欢改制,但是对自己制定的礼法条文,还是很尊重的。

    群臣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他们也因此越来越认同重制礼乐。

    刘宗周作为重制礼乐的负责人,更是为这条礼法背书,出言道:

    “《尚书》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杼,居者有其屋,如此方能让天下安定,民众皆知礼乐。”

    朱由检点头赞许,夸赞道:

    “刘先生所言甚是,仓廪实而天下安。”

    “如今大明最大的忧患是什么,那就是天灾频繁、天下不安。”

    “必须给民众土地、房屋、织机,保证他们的衣食住行,方能让他们安定下来。”

    “这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朝廷上下必须为此尽力。”

    “不要妄想让民众会安安心心饿死,他们找不到吃的就会作乱。”

    说到这里,他还看了杨嗣昌一眼,想到了后世著名的“不作安安饿殍”这句话。虽然很多人说是杨嗣昌作的《西江月》,但依朱由检的认识,杨嗣昌应该说不出这种话、作的词也不应该这么不合音韵。

    此时,杨嗣昌就和其他大臣一起,齐声附和皇帝,丝毫看不出有反驳的意思。

    他们都是饱读诗书、熟知历史的人,自然知道民众吃不上饭会带来什么。

    历史上记载的造反、起义,都会爆发出来。

    到时候死的就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天下万民的很大一部分。

    朱由检说得兴起,把自己所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向群臣道了出来:

    “人在世上,生存是第一位的。”

    “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这就是生存需求,或者说生理需求。”

    “食物、水、衣物、房屋,这些最基本的需求,一定要满足他们。”

    “但是只满足生理需求还不行,他还有被杀死的可能,所以还会有安全需求。”

    “朕为何推行限田、让官府优先给贫苦农民租地,就是在给贫民活路,保障士绅的安全。”

    “否则一旦乱起,谁能确保平安?”

    “前唐黄巢作乱,天街踏尽公卿骨,可为殷鉴!”

    这一番话,群臣闻所未闻。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是人人都懂的。

    尤其是“天街踏尽公卿骨”这句话,让初次听到的他们,着实受到震动。

    在《秦妇吟》早已失传的大明,大部份人都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

    还是钱谦益精通诗文,又喜欢宋诗,从宋朝人的笔记上看到过这句诗,知道是韦庄写的,说道:

    “此为不详之言,韦庄晚年撰《家戒》,自禁此诗。”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