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点得到刘宗周和群臣认同,韩爌也有些欣喜。
他只是看皇帝注重雇工,所以才提出了这一点。没想到皇帝这么认可,竟然要写入礼法公约。
以后人们提起这一条,就必然提到他韩爌。将来他会因此,在礼法公约中留下印记。
群臣羡慕地看着他,礼部尚书成基命不甘示弱道:
“臣以为还应该让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
“所有大明公民,皆应学有所教,可以参加科举。”
朱由检点头认可,对他从劳有所得衍生出学有所教,感到非常欣喜。说道:
“这一点同样要写入礼法公约:大明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朝廷鼓励发展教育事业,鼓励公民学习。”
“而且在教育的时候,要使用大明正音、大明正字,还有翰林院和各大学堂制定的规范教材。”
“这些都要写入《大明律礼律》里。”
礼法中的条文,又多出了一条。
群臣见此更加热心,提出各种建议。
户部尚书毕自严,提出要幼有所育、老有所养、死有所葬,完善各地养济院和漏泽园、义冢。
朱由检把养济院划给民政司管理,又专门设立孤儿院,鼓励设立托儿所、幼儿园,让皇后负责的妇幼保健协会参与。
至于漏泽园和义冢,则交给了城隍司——
凡是和死亡有关的事务,都由城隍司管理。
这些都被写入了《大明礼法公约》,最终确立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死有所葬、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八项。从生到死,涵盖方方面面。
小康之世的愿景,也在君臣讨论中,逐渐浮现出来。
朱由检虽然没主动提出什么,却牢牢把握了主导权,引导群臣摸索如何建成小康社会。
群臣却对此都很满意,认为皇帝接受了他们的观点,是一位善于纳谏的明君。
不过也有人有些不甘,那就是钱谦益。他本来自忖能主持重制礼乐的除了刘宗周就是自己,没想到这次自己还没发言,负责各项事务的大臣就把这些礼法提了出来。
这让他心里十分焦急,想着皇帝近期的做法,说道:
“大同之世,男有分,女有归。”
“小康之世虽然不如大同之世,却也应该男耕女织,都能安居乐业。”
“臣以为应该给男子分配土地,给女子分配织机。”
“如此就实现了‘男有分,女有归’的第一步,让民众安居乐业。”
这个说法,让群臣瞪大了眼睛,没想到钱谦益能提出这个建议。
朱由检也是惊讶地看着他,没料到钱谦益竟然敢这么提。
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分配土地、织机,实在是太难了。”
“朝廷没那么多土地,也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