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0章 江南的优势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需要多出许多相应机构,甚至在事实上成为省级衙门。

    所以之前朱由检特许江南巡抚衙门从苏松海关分润税收,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这件事情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各地在见到这个例子后,同样要求分润海关税收。户部和海军部海关总署,对此当然反对。

    所以朱由检在筹建新区和太湖巡阅府后,决定让江南巡抚衙门移驻新区,从新区分润存留赋税,作为巡抚衙门的经费。

    同时,太湖巡阅府的税务司,在统一收取江南地区的商税后,也会把税款存留一些,作为太湖巡阅府和江南巡抚衙门的经费。

    这意味着苏州府基本不会分到新区的税收,寇慎追问他道:

    “存留这样分配,那么起运呢?”

    “吴淞区现在承担的起运额度,是转嫁其它区县,还是继续由吴淞区承担?”

    顾炎武哈哈一笑,说道:

    “这点寇公放心,该新区承担的,就由新区承担。”

    “实话跟寇公说,楚藩建造安置房的二十万两银子,已经全部划拨过来了。”

    “就算让吴淞区承担二十万两赋税,今年也能交上去。”

    “现在,就请寇公和府衙诸位帮忙,把吴淞区的地划分出来。”

    “我要立刻组织工程营建房,免得雇工们冬天没地方住。”

    苏松新区的筹建,皇帝虽然没有出一两银子,却把从楚藩获得的资金,却有一半投入新区。

    如今确定的就有三百万两,能够很轻松地把二十万两银子拿出来。

    不过二十万两银子,那是一百六十万亩的赋税,寇慎显然不可能把这么大的地方划给吴淞区。

    他和苏州府官员商议后,最终给吴淞区分出了含有四十万亩耕地的土地,大约是嘉定县的一半面积。

    这些耕地都会被置换成官田,和附近荒地、滩涂一起,划拨给新组建的吴淞区。

    顾炎武当场就交了五万两银子,作为这四十万亩耕地的赋税。之后他还会向这些土地征粮食,作为工程营和雇工协会的食物来源。

    而且还要配合四海粮行的统购统销,掌控新区的粮食行业。

    然后,他又如法炮制,和松江府商定了宝山区、上海区的范围。松江府虽然还没有强行收回官田,但是在划拨土地的时候反而更容易些。

    因为上海区是允许有私田的,宝山区如今又大多是荒地。

    三个地方加在一起,最终拥有了百万亩土地。吴淞江和黄浦江的下游,都被纳入新区。

    顾炎武很快选定地点,安排工程营建设港口码头,为雇工建造居住地。

    居住的房屋,自然按京城规划的社区建造,各种建筑材料,已经从京城等地运了过来。

    加入工程营的雇工在知道建造的社区以后会分配给自己后,极为热情地展开建设。新区在尚未正式成立的情况下,已经热火朝天地建了起来。

    很多工人都发挥聪明才智,在三结合集议会上提出各种建议。一个苏州的泥瓦匠,便提出可以请香山帮来建设:

    “香山帮是蒯鲁班传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