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开发出来真能再造新江南。
哪像婆罗洲的土地,大部分地方根本开发不出来。
再想到开辟藩国后还需要向皇帝进贡十一税,一些人心里就不平了,感觉不如直接在海外自立。
对于这些人的想法,郑芝龙、李国助都是哂笑不已。
以为当了国主就能保住富贵,哪有那么容易?
李国助就向他们道:
“实话告诉你们,没有朝廷的爵位,你们的地位不可能传下去。”
“咱们都是海上讨生活的,知道海上的人注重什么。没有实力的人,甭想拥有地位。”
“我父曾经是首领,难道你们会因此更服从我,而非郑兄弟吗?”
这个亲身例子,让众人一阵默然。因为他们不可能因为李国助是李旦的儿子,就认他为首领。
如此说来,就算建立一国,国主地位又怎么传下去呢?
还是要像李旦所说,获得大明的爵位。
大明皇帝把分封和继承制度写入礼法,凡是违背的人,都要承受大明朝廷的责任。
这是保障他们地位的措施,让他们不用担心后代子孙无能,就被夺去势力。
郑芝龙作为现任首领,听到李国助拿这件事举例,哈哈笑着说道:
“咱们以前聚义,首领当然是能者居之。”
“不过现在是朝廷命官,身上还有了爵位。”
“那地位就是朝廷定的,爵位让后代承袭。”
“大伙儿还是想想选个好地方,给后代留块好地。”
作为获得南洋霸权的功臣,皇帝给了他们率先选择封地的权力。其中郑芝龙能预留公爵封地,面积方五百里。
这也是他不嫌婆罗洲地烂的原因,这么大的土地,总能开垦出不少耕地。
看着地图,郑芝龙向众人道:
“我是确定选择婆罗洲了,你们都选择哪个岛屿做封地?”
“李兄,你是不是要选爪哇岛,那可是块肥地。”
“据说朝廷一些人提议好地和烂地要区分,不能都按同样的封地面积。”
“你可要抓紧一点,别慢了被削减封地。”
这个风声是和世官转爵调整一起放出的,都是为了逼迫世官尽快去海外开辟封地。
虽然现在没有实行,以后却有可能真按这个说法定下来。
因为就连郑芝龙自己,都觉得好地、烂地区分开来更合理。如果有人在贵族议会上提议,他绝对会投下赞同票——
皇帝已经命他向京城派代表,作为贵族议会的筹办者之一。
李国助闻言皱了皱眉,心里的确有了紧迫感。
同郑芝龙根本不担心婆罗洲上的土著势力不一样,爪哇岛上的马打蓝王国颇为强盛,是连荷兰人都未完全征服的势力。
而且荷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